宜兴路是宜昌市夷陵区雾渡河、樟村坪等北部乡镇群众出行的交通要道;川汉路则贯穿黄花集镇,是周边3万居民日常出行的重要通道,在两条道路交汇处自然形成了集中乘车点,日均通行农村客运车辆80余趟次,高峰时段在此候车的居民时常超过30人。该路段整修后,缺少固定候车点,人车混行常常引发剐蹭事故,群众对建设候车亭的呼声日益高涨。
为消除乘车安全隐患,今年5月底,夷陵区政协牵头组织一线协商活动,联合黄花委员活动组委员、区交通运输局等部门,通过“现场问诊+集中会诊”形式破解难题,推动宜兴路公交候车亭建设。
“这里位置好、车次多,大家都习惯在这等,可连个站牌都没有。”现场调研时,正在候车的村民秦再龙向委员坦言:“遇到雷雨天,只能躲到对面小卖部,总归不是长久之计”。
在随后召开的专题协商会上,黄花镇城建所初步测算了修建简易候车亭所需资金,区交通运输监督服务中心负责人当即表态,将候车亭建设纳入农村公交提升专项资金,黄花镇财政配套3万元,使建设资金得到了保障。区政协委员、黄花镇党委副书记范金龙表示,镇政府已将该候车亭建设列入2025年民生实事项目,全力筑牢群众出行安全屏障。
为确保候车亭能在8月底前投入使用,黄花镇主要领导现场督导,协调解决电力接入、绿化迁移等难题,区政协主席会议成员也多次赴现场办公,推动相关审批、建设等环节提速。
如今,长10米、宽2米的候车亭已基本建成,灯箱、便民长椅一应俱全,后续还将接入“宜知行”手机平台,方便村民实时查询沿途公交车和农村客运车辆动态。据监测,候车亭启用后,该路段非必要横穿马路现象大幅减少,交通事故零发生。
从雨中举伞候车到亭下车等候车,改变的不仅是候车环境,更彰显了基层治理聚焦民生、主动创新的温度与力度。区政协将持续聚焦群众急难愁盼问题,促进各方在民主协商中达成共识、形成合力,让更多民生诉求在“面对面”协商中转化为“实打实”的成果。
(宜昌市夷陵区政协 张鹏 范金龙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