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谈“一带一路”》一书收入了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9月至2023年11月期间关于共建“一带一路”的重要文稿。近期我通过认真研读,感受颇深。结合自身企业发展现状,谈几点体会。
“一带一路”倡议秉承和平合作、开放包容、互学互鉴、互利共赢的丝路精神,是我国在新历史条件下全方位对外开放的重要战略。这一倡议不仅继承了古丝绸之路的精神,还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对构筑我国对外开放新格局、优化经济发展模式、推动经济转型升级、创新国际合作方式具有重要意义。互联互通是其核心,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五大领域齐头并进,美好前景已经显现。
湖北作为“一带一路”的重要节点和长江经济带的中部重点省份,表现出以下融合特点。在地域融合上,湖北作为中部重要枢纽,具备成为“一带一路”总后方基地的区位优势。构建以湖北为节点的地域扇面,是融合湖北地域优势与丝绸之路沿线城市及国家的重要举措。在贸易融合上,武汉中欧班列稳定运行,阳逻国际港、鄂州花湖国际机场无缝对接中欧班列与多条国际航线,汉亚直航班轮成为长江中上游最繁忙的外贸航线,实现贸易贯通东西、连接南北。在产业融合上,湖北借中部崛起、西部大开发之势,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优化产业结构,通过“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加强国际合作,推动湖北产业“走出去”与沿线国家产业“引进来”。在人才融合上,湖北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聚焦人才供给侧改革,吸引沿线国家人才来鄂创新创业,助推湖北高质量发展。
在这样的融合过程中,湖北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新机遇。一是“湖北建造”新机遇。作为建筑大省,湖北工匠在共建国家留下地标性建筑。在国内建筑市场疲软的当前,可以鼓励湖北建筑企业“走出去”,投资和建设沿线国家和城市的标志性项目和民生项目,抓住湖北建筑产业发展的新机遇。二是“九省通衢”区位优势新机遇。湖北可以持续完善路、海、天三网一体化布局,在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节点上开辟新赛道、发掘新优势。在贯彻落实新时代人才强国战略的背景下,积极对接湖北与沿线国家的劳动力及人才市场,促进人才流动与合理配置,为湖北企业在沿线国家的项目建设提供有力的人才支持,从而进一步巩固和拓展在“一带一路”中的区位优势。三是科技创新产业改革新机遇。湖北可以通过加强培育新质生产力,持续优化升级光电、信息科技、人工智能等领域产业结构,加快绿色产业发展,提供绿色金融支持。充分发挥侨联、商会等组织作用,打造多边产业合作平台,助力新业态孵化,培育新动能。
《习近平谈“一带一路”》深刻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顺应时代潮流、把握发展规律,对推动“一带一路”更高质量、更高水平新发展的长远擘画和明确要求。通过研读这部专题文集,我深刻意识到作为民营经济一分子和政协委员的职责所在。今后我将坚定不移地围绕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积极投身深化“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的事务中去,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与进步贡献力量。
(作者系湖北省政协委员、湖北京伦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