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协委员 >委员风采

湖北省政协委员:
构建“水陆空”立体救援体系

2025-09-15 16:40:31   来源:人民政协报   作者:毛丽萍 薛丹  
字体大小:【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特别强调,要“发展通用航空和低空经济”“强化基层应急基础和力量,提高防灾减灾救灾能力”。“今年参加湖北省两会期间,我就加强航空应急救援地面保障提出建议,这也是我们围绕省政协提案委员会提出的紧紧围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进行建言的要求进行的一项履职实践。”湖北省政协常委、致公党湖北省委会专职副主委杨晓梅说。


航空应急救援作为应急管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现代化进程中具有战略性意义。湖北省自2020年纳入国家应急救援航空体系试点建设以来,每年保持4—5架直升机参与备勤值班和应急救援,在全省建成111个直升机保障点,完成航空应急救援低空监视网Ⅰ期工程建设;强化航空消防力量飞行训练和协同演练,增强空地立体联合作业能力,逐步形成布局合理、反应灵敏、运转高效、安全规范的航空应急救援体系。其中,武汉市汉南区还是国家六大区域应急救援中心之一,重点承担华中区域灾害救援任务。


“湖北省目前运输机场数量有7个,通用机场有8个。但由于人口众多,区域发展不平衡,灾情分布不均匀,尤其是部分地区地面交通不发达,机场、直升机起降点数量不足,部分机场的航油供给和航空器维护保障能力不足,无法满足全省乃至华中区域范围内对自然灾害或各类突发事件的补给要求。”杨晓梅通过调研指出现阶段面临的问题和不足。


杨晓梅建议,建设由保障基地、保障站和保障点组成的航空应急救援地面保障网,融合应急救援和军队作战训练需求,结合国家华中区域应急救援中心、省级应急救援基地建设,利用军队储备房地产、通航机场、高速服务区、仓储基地、物流中心、港口码头、产业园区、城市广场、学校操场、医院、疾控中心等现有场地,按照“试点先行、稳步推进、省市共建、属地管理”的原则,采取政府投资引导、军民融合资金补助、社会资本参与的方式,逐步在全省建成由保障基地、保障站和保障点组成的航空应急救援地面保障网。


省政协委员、农工党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委会主委向仕莲在今年的省两会期间也对此问题给予重点关注。她结合鄂西南民族聚集地山区腹地气候多变、灾害频发、灾种繁多的特点,在提案中呼吁加强民族地区应急医疗体系建设,建议在民族地区“市州、县市”两级山地救援体系的基础上,吸纳更多地区内医疗机构加入国家紧急医学救援基地(湖北)联盟单位,同时本级医疗救援体系吸纳乡镇卫生院,早日健全四级医疗救援体系。在积极打造“水陆空”3D立体医疗快速救援中,鼓励有条件的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开展低空医疗紧急救援,急救中心搭建好利于调度的信息化底座,逐步构建“水陆空”立体救援体系。


委员们同时呼吁,结合年度急救日、防灾减灾日等活动,组织开展紧急救护知识“五进”活动,广泛宣传应对事故灾难的自救互救知识,提高应急避险意识和自救互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