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收稻谷,全家上阵忙几天,累得直不起腰;现在有收割机,几小时就收完,还省了脱粒功夫!”清风裹着稻香漫遍郧西县店子镇田野,大坝塘村种粮大户王绪栋守在稻田边,望着满载稻谷的运输车驶离,笑着算起了“省力增收账”。
今年秋收关键期恰逢连日阴雨天气,对秋收工作造成了不利影响。联系店子镇的县政协副主席王宗刚想到帮助农民抗灾减损、确保粮食丰收是当下的“头等大事”,随即组织店子镇政协委员工作站的7名住站委员和分管农业工作的镇领导、农技专家等,齐聚店子镇一线协商活动室,围绕“怎样保护农民的‘粮袋子’”开展协商。
“要迅速组建农技服务专班,农技人员下沉田间,从水稻成熟度判断、收割机调试到稻谷存储防潮,面对面传技术、教方法,提高农户自身粮食保卫能力”“要统筹县域烘干资源,建立资源共享机制”“要提前对接粮食收储企业,推动社企合作”“还要建立气象预警联动机制,专人对接气象部门,将天气预报整理成“通俗版”信息转发至村组微信群,帮助农户合理安排收割时间,避开不利天气”……大家你一言、我一语,提出了10余个保障秋收的“金点子”。
很快,这些意见建议转化成了“保秋收”的具体行动。县农业农村局调拨各类农机设备20多台(套),到全县各乡镇(场、区)收割水稻、翻耕土地,还成立了专项服务队,深入田间地头开展技术指导,现场协调解决困难……眼下,连片水稻进入全程机械化收割阶段。在大坝塘村高标准农田里,联合收割机穿梭在稻田间,“轰隆隆”声中,稻穗快速收割、脱粒,饱满稻谷顺着仓口“跳”进接粮斗,再由运输车转运归仓。昔日 “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人工劳作,如今变成“机器代劳、效率翻番”的现代化作业,“田成方、机作响、粮满仓”的丰收图景正在田间铺展。
(郧西县政协 雷显翠 谈太铖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