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讲述感悟

我和政协的文字缘

2019-10-16 15:34:41   来源:人民政协报   作者:王焦成  
字体大小:【

我与政协的相识缘于文字。2002年,湖北省荆门市政协机关物色文字人员,因为一个偶然机会,我被调进政协工作。之前,我一未进过政协门,二不知政协事。对于写公文,我向来是避而远之。从荆门市一中借调到市教委工作的那5年,我时常看到几位“笔杆子”周末提着早点去办公室加班,灯亮到很晚,心中充满同情和敬佩。单调、寂寞、辛苦,这是我对写材料的看法,就像一只虫子,一旦爬进了“格子”里,日复一日,操心劳神,很难再爬出来。不承想,自己有朝一日会到研究室工作,成为材料大军中的一员,而且一干就是18个年头。


2002年6月14日,我永远记得那一天。市政协一位副秘书长去市教委办理交接手续,我被直接带到荆门宾馆,参加市政协的议政性常委会会议。当天晚上即加班写关于荆门市项目建设的材料。就这样,我在懵懂中开启了在政协的文字人生。


当年底,恰逢五届市政协换届,要撰写反映那届五年工作的常委会报告。我从学习政协基本理论知识开始,边学边写,边写边学。我找出每年的工作报告,用大白纸摘抄出要点,然后一点点归纳提炼,下了一番笨功夫。还好,政协主席会议在讨论这个报告时,给予了肯定。但此后的路并不顺利。六届市政协有几位领导对材料要求非常高,一个材料改个五六遍,画得“满天星”是家常便饭。2005年,因为经常加班熬夜,我头发掉了五六块,还在头皮上打了一个多星期的针。有次去秘书长办公室送材料,说到打针的事,他诧异地从座位上站起来,看了看我的头皮,叹了一声:“哟,真的咧!”


2006年“五一”长假,我去荆州看望肺癌晚期的大哥。长假最后一天,一向克己要强的大哥希望我能多陪他几天。这时接到单位电话,要赶回去参加一个调研。我只得作别大哥,踏上归途。还有一次,因为要赶一个向省政协递交的汇报材料,我将4岁的儿子托付在姑妈家。晚上接儿子时,他正在发高烧……我后来曾动过离开写材料岗位的念头,如今回想,若没有当时在泥里水里、汗里泪里的摸爬滚打,哪有今天的自己?


政协的材料涉及国计民生的各方面,对文字工作者的政治站位、理论水平、表达能力要求很高,既需要知识面的“宽”,又要求对研究课题的“专”,否则就是“以己昏昏,使人昭昭”了。过去不曾问津的党报党刊成为了我案头常客,中断多年的记日记习惯重新恢复,开会心无旁骛笔不离手的习惯慢慢养成,街头巷尾听民意、问民生逐渐成为行为自觉。为了笔下的源头活水,我努力学习,不断积累。我以领导为师、以委员为师,从字里行间、只言片语中去悟写作门道。六届政协老主席在湖北日报当过记者、编辑,文字功底深厚,修改文稿严谨细致,圈、点、勾、画、批的标记宛如艺术作品。那时,不怕主席改成大花脸,就怕不下笔,那意味着材料还不着道。印象最深的是他对虚词“了”的修改,把那些可有可无的“了”字删去,文字真的干净许多。好长一段时间,我都用纸箱子把领导阅改稿收藏起来,时而取出回味,感悟写作中的得失。


写材料是辛苦活,也是开心事。当我的一篇篇调研报告、建议案呈上党政领导案头,得到批示采纳、促进有关工作时,一种成就感油然而生。加快中心城区工业发展、加快南城区建设、加强农村医疗卫生建设、中心城区旅游业、培育新经济、保护漳河、生态立市、营商环境……数百篇文稿,在荆门改革发展征程中奉献了广大政协委员的智慧,发出了政协好声音,也见证了我在文字上千山万水的跋涉足迹。


政协报告里,有大局胸襟,有民生温度,有民主情怀。在这个协商民主的大舞台上,政协委员和各界人士筹谋国是、建言民生,秉公论道、直言善谏,那些不绝如缕的真知灼见,萦绕于笔端,倾注于纸面,我的心灵也逐渐浸润于这些带着情怀的文字中。


古代有志向的文人,以“策论”报国为民,为我辈树立榜样。这些年,我有幸见证、参与了人民政协开拓前进的光辉历程,深深体悟到人民政协的初心使命,更加坚定了文以辅政的执著追求。


(作者系荆门市政协委员、市政协研究室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