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ror:#assign categoryAttribute = getCatego... 听从党的号令 汇聚攻坚力量 ——省政协机关帮扶高桥村脱贫攻坚的实践 - 精准扶贫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湖北省委员会
首页 >精准扶贫

听从党的号令 汇聚攻坚力量
——省政协机关帮扶高桥村脱贫攻坚的实践

2020-11-23 09:23:53  
字体大小:【

近年来,省政协两级党组高度重视脱贫攻坚工作,高站位抓部署、高质量抓推进、高效益抓落实,所帮扶的高桥村在2016年就脱贫出列,去年又被评为“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今年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胜之年、收官之年。为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重要论述和党中央决策部署,进一步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全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决定》,按照省直机关工委《关于在省直机关开展“我为精准脱贫办实事”活动》以及省政协两级党组的要求,10月19-20日,省政协副秘书长、机关党委书记周向阳同志带领省政协机关8名党员干部职工赴省政协机关扶贫联系点——房县化龙堰镇高桥村,开展了“党旗引领、携手前行——我为精准扶贫办实事”活动,把“群众有所盼,政协有所为”的信条写进高桥村群众的心里。下面,摘编一组参加这次活动的同志采写的稿件,以飨读者。


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是习近平总书记向全党全社会发出的动员令。省政协机关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重要论述和党中央决策部署,按照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扎实做好脱贫攻坚工作,所帮扶的房县化龙堰镇高桥村于2016年脱贫出列,2019年荣获省“美丽乡村建设示范村”,2020年入选“国家森林乡村”。面对走出脱贫之列、向着乡村振兴迈进的高桥村,省政协秘书长、机关党组书记、办公厅主任翟天山掷地有声:听从党的号令,汇聚脱贫攻坚力量,做好脱贫攻坚工作,是我们责无旁贷的责任。


“丑小鸭”变身“金凤凰”

房县化龙堰镇高桥村是省政协机关对口扶贫点。2014年,全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46户、469人,是有名的省级贫困村。如今,走进高桥村,但见平整的路面穿村而过,两侧白墙黛瓦的村舍错落有致,清澈的小溪蜿蜒流淌,串起一片片果园……舒展开一幅和谐、美丽的小康乡村画卷。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新时期脱贫攻坚的目标,集中到一点,就是到二ОО年实现‘两个确保’:确保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确保贫困县全部脱贫摘帽。”脱贫攻坚路上一个都不能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一个也不能少;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是我们党的庄严承诺。省政协机关坚决扛起“把党中央的决策部署和对人民政协工作要求落实下去、把海内外中华儿女智慧和力量凝聚起来”的政治责任,全力支持县、镇党委政府开展脱贫攻坚工作,指导帮助高桥村制定发展规划,强化基础设施,发展务工经济,参与招商引资,加强技能培训,培育特色产业,解开一个个脱贫死结,找到一条条致富门路,补齐一块块发展短板,提升扶贫质量,使高桥村稳步走上农民增收、产业增效、生态增值的小康路,乡亲们日子越过越红火,过去的贫困一去不复返。


一是发展产业帮民致富。产业扶贫是支撑农村经济发展的关键所在,无论是从脱贫攻坚,还是从乡村振兴而言,产业发展都是基础和支柱,必须牢牢抓住这个牛鼻子。省政协机关在帮扶高桥村发展产业上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2015年开始,省政协机关帮助村里建设了181.5千瓦的光伏发电站;2017年,房县又在高桥村建设了300千瓦光伏发电站,仅此,每年可为村集体创收20多万元。此外,武当农夫的黑猪养殖基地、多米服装的扶贫车间,不仅为高桥村提供了就业渠道,也为村集体实现了创收。近几年,房县大力推广食用菌、黄酒产业、中药材、山羊、蔬菜、茶叶、魔芋等8大产业扶贫,高桥村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引进了付家湾国营苗圃场、景和果园有限公司、景辰绿色农业有限公司等企业,建成果树基地450亩、虎杖基地100亩、核桃和苗圃基地570亩。产业发展为高桥村的乡村振兴之路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如今的高桥村“颜值”提高、品质也渐渐显露了。为切实让村民受益,他们采取“三金链接”(租金+薪金+股金)方式,让全村334户农户有了稳定、可靠的增收渠道。


二是以点带面惠民以实。村民何建龙老伴早逝,有一个36岁的智残儿子,未曾婚娶,家中生活极为困难。为了帮他早日脱贫,针对他会养牛的实际,省政协机关驻村工作队员和镇村干部一起,想方设法帮助他:办10万元扶贫小额贷款、帮建牛棚、促销耕牛……如今,他的家庭生活过得红红火火。谈起自己从贫困户到养牛户的变迁,何建龙总是抑制不住自己的兴奋,逢人就夸党的政策好,逢人就讲省政协帮扶的好。近几年,省政协机关和驻村工作队的同志扎扎实实帮助村民找“奔头”。土地流转,是高桥村农民获取新福利的新引擎。高桥村山场面积2750亩,耕地面积1182亩,2015年初土地流转420亩,现在达到了850亩。土地流转给村民带来了更多的选择,让农民“荷包”更鼓、“腰身”更硬、“底气”更足。农妇王兴兰说,以前儿子结婚时连被褥都是借的,婚结完了被褥就还了人家,家里空荡荡的,想起来都心酸。现在,家里的5.65亩地流转了,村集体每年还能分点“红利”,家里不仅有了可靠的收入来源,而且还解放了丈夫和自己,空闲时可以到村企业打零工,仅自己每年收入近4000元,日子一天比一天过得好。她感叹:“要不是政协驻村工作队的同志做工作,咱哪舍得把土地流转出去。耕地面积全覆盖、贫困户利益全链接,村民尝到了甜头、看到了出路,脸上也绽放出了幸福的笑容。


三是“志智双扶”提振民心。6月7日,首期汉绣技能培训班在高桥村开班。在为期5天的培训课上,汉绣传承人黄春萍给28名妇女讲授了汉绣基础针法,教大家在绸缎面料上绣“福”字和牡丹花。回到武汉后,黄春萍每天通过手机视频和学员们进行交流。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员们可以独立制作完成香囊、手帕等汉绣产品。34岁的周沁是高桥村的居民,丈夫在外打工,她在家中带2岁多的女儿。从6月初开始学习汉绣以来,她已独立完成70多件作品。周沁说:“政府出钱出材料让我学汉绣,在家空闲时随时可以绣,既带了孩子,又增加了一份收入,顾家挣钱两不误。”这是省政协机关帮助高桥村做实“拔穷根”的工作的一个缩影。建设“四点半学堂”,开设“乡风文明课堂”,开办黄酒、柳编等产品培训班……近些年,省政协机关和驻村工作队的同志,通过“志智双扶”,帮助村民学习掌握新技能,许多村民逐渐成为身怀“绝技”的致富能手,有的家庭一年收入10多万元。通过“师傅带徒弟”式的递进方式,越来越多的人走上了靠勤劳、靠技术、靠市场挣钱的路子。大家说,只要肯努力,人人都能做自己的发动机。随着村民增收门路拓宽,日子越过越好,村民们不仅笑声多了、歌声甜了、精神爽了,而且脑子活了、胆识壮了、心气足了,更愿意付出和努力去打拼自己的美好生活。


四是夯实根基兜底民生。“这房子是前两年重新修的,坐北朝南冬暖夏凉,种田近,晒谷子也方便,单家独院的,我觉得比城里住着还舒坦。”谈起自己的家,村民曾学海无比自豪。曾学海的家,让人欣喜的不仅是房子的大气,更重要的是他把厨房修建在主楼靠近餐厅的后门旁,牲畜饲养和沼气池建在院子的一端,实现了污染源与住所的分离。谈及环境变化,曾学海感慨地说:“现在党的政策是真的好,哪成想到我们这样的山沟沟,也能变成“金凤凰”。你瞧,门前这条扩宽的柏油路,几年前还是狭窄的砂石路;过去烦心的臭水沟,如今成了游步道……据村党支部书记任传华介绍,村里按照保基本、促发展的要求,推进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实施电网改造工程,加强村级环形主干道建设,村基础设施实现全面升级;启动“水肥一体化”试点项目、推进“厕所革命”和无差别危房改造、实施防洪河堤治理、建设垃圾中转站和生态公共厕所,村庄环境面貌实现全面改善;加大“民办公助”幼儿园建设、“四点半学堂”建设,做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改造村级卫生室、引导参保基本医疗、签约家庭医生,达到病有所医;完成16户易地扶贫搬迁,实现老有所养。如今,走进村子,硬化畅通的道路、整齐明亮的路灯、富有特色的民居;迈入一户户农家,到处是富有景致的院落、干净整洁的房间、配置齐全的家电、男女老少的笑语。谈到房子新了、腰包鼓了、出行便了、乡村美了,村民们自豪地说,现在我们和过去相比真是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做梦都没想到,像重新活了一回。


“真经”源于“真劲”

近几年,在扶贫工作考评中,省政协无论是机关、还是驻村工作队,都获得“好”评,走在省直的第一方阵。这一成绩的取得,最根本的一条就是省政协两级党组坚持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论述统一“一班人”的思想,在结合实际抓落实上用真功、使长劲。


始终有一个清醒的认识。思想认识的深度决定抓工作的力度。这些年,省政协机关党组通过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的重要论述,形成了一个共识:脱贫攻坚是一项重大政治任务、是重大政治责任和重大民生工程,必须“一把手”亲自抓,分管扶贫的负责同志直接抓,行业部门履职尽责抓,尽锐出战抓落实。为此,他们坚持领导率先垂范。省政协党组书记、主席徐立全,常务副主席李兵长期跟踪了解扶贫点工作情况,为脱贫攻坚工作把脉定向;其他省政协领导,分赴各自联系点调研指导,为政协机关作出表率。机关领导每年都到驻点村调研,解决实际问题。6月28日,翟天山秘书长又一次来到驻点村调研,协调解决了资金、项目等方面的具体问题,并结合实践撰写了《在参与脱贫攻坚战中担负起凝聚共识的政治责任》的体会文章,被《政策》杂志刊发;分管扶贫工作的周向阳副秘书长,每年都带机关干部职工到高桥村开展“我为精准脱贫办实事”活动,走村串户,吃农家碰饭、访农民疾苦、解群众之难;其他厅级领导也采取各种措施和办法,积极为脱贫攻坚加注动力。坚持对标对表抓部署,两级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全面小康的重要论述开展学习交流,深化对脱贫攻坚战极端重要性的认识,强化政治自觉,认真对照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按时间、按节点、按质量稳步推进,逐步落实。坚持担当作为抓推进,把脱贫攻坚作为工作的重中之重,开展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的帮扶活动。仅今年,他们就先后开展“我为疫后重振献一计”活动,组织“四级政协委员助力精准扶贫行动”,走访结对看望慰问帮扶的贫困户、老人、贫困大学生等共128人(次),投入经费7万余元。


始终有一股扭住不放的韧劲。省政协机关脱贫攻坚之所以取得良好效果,还在于他们有一个常抓不懈的韧劲,一抓到底的狠劲。以督办省政协重点提案为抓手,省委书记连续3年聚焦省政协脱贫攻坚系列提案进行督办;每年的月度专题协商会,都有1—2个与扶贫相关的议题;省政协和各民主党派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履行职责,积极开展调研,针对全省扶贫工作提出许多意见建议。机关党组始终把脱贫攻坚工作放到全局中去筹划,坚持脱贫攻坚与业务工作同步组织、同步开展;坚持加强系统联动,组织委员开展脱贫攻坚调研、对口帮扶贫困户脱贫;坚持协调省直机关部门力量,加大脱贫帮扶力度;坚持做到明责、督责、考责,明确帮扶主体责任,用制度保障脱贫攻坚工作扎实推进。在省政协高桥村驻村工作队墙壁上挂着一张“帮扶动态一览表”,大到帮扶目标计划、实施方法和步骤,小到解决多少个问题,都赫然在目。围绕“产业兴旺”要求,帮助高桥村引进、培育1个优势明显的群众致富主体产业;围绕“生活富裕”要求,因户施策发展产业到户;围绕“生态宜居”要求,改造洗衣池、建设风雨亭、安装太阳能路灯;围绕“乡风文明”要求,以“四好”示范创建为抓手,组建中老年民乐队、小学生古筝队等,常态化开展打腰鼓等文体活动;着眼“治理有效”要求,完成“党员干部教育基地”建设……这一个个量化的职责、细化的指标,把帮扶“软指标”变成“硬杠杠”。2018年,实施完成了12件民生实事;2019年,实施完成了16件民生实事;今年,展开了观光长廊、乡村舞台、农耕文化展示厅等12件民生实事。


始终有一种探索不止的攻坚精神。只有把握特点规律,才能卓有成效地抓好落实。近年来,省政协机关推动进百家门、知百家情、问百家计、结百家亲,在实地调查研究中,开展“脱贫问诊”,把脉贫困“病因”,会诊拔除“穷根”。俗话说: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头羊”。定点帮扶之初,省政协的同志通过调研,感到高桥村党组织力量太薄弱。虽然有30多名党员,但长年在家的只有10多名,而且大多是60岁以上的老党员。一个村没了带头人,没了当家人,整体脱贫发展困难重重,集体经济发展几无可能。基于此,省政协机关党组把加强高桥村党组织建设作为脱贫攻坚的首要任务来抓:省政协主席徐立全、常务副主席李兵等领导亲自到驻点村开展扶贫调研;省政协秘书长、办公厅党组书记、主任翟天山同志挂帅任扶贫领导小组组长,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政协机关每年组织党员干部赴高桥村开展主题党日活动,让每个支部帮扶结对一户贫困户;驻村工作队坚持面对面帮带……村党支部书记任传华感慨地说:“省政协机关直接帮到村最薄弱的环节,让我们受益匪浅。现在村支部凝聚力、向心力大大增强,这些宝贵的经验财富,远胜过任何物质上的帮助。”“站在墙角晒太阳,等着政府救济粮……”这是省政协机关的同志刚到高桥村帮扶时看到的一些现状。为此,他们把增强群众脱贫致富的主动性作为重要职责。每次到高桥村,省政协的同志都深入到农户家中,调研组的同志每到一户,都积极宣传党的富民政策、鼓励农户脱贫致富。2018年5月,机关干部赴驻村点开展了“五个一”行动:一次具体帮扶、一次农家碰饭、一份调研报告、一篇体会文章、一户扶贫APP;2019年,他们以“群众有所盼、党员有所为”为主题,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不仅从物质上帮助村民解决问题,更是帮助他们办起了“四点半学堂”,解决村民的后顾之忧,丰富村民的精神世界。今年10月,他们又以“党建引领、携手前行”为主题,开展“尊老、助学、帮扶”活动。针对绿色农业、休闲农业、农村电商等如雨后春笋般纷纷涌现,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显得更为紧迫。为此,他们又走上了探寻培养善经营的“农创客”、懂技术的“田秀才”的人才培养之路。正因为省政协机关党组始终有一股探索不止的攻坚精神,难题一个一个突破、矛盾一个一个化解、节点一个一个推进,高桥村走上脱贫之路,迈向乡村振兴的康庄大道……


(省政协机关党办 赵启洪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