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重要会议 >常委会会议 >省政协十二届九次常委会会议

放眼全局 立足长远 扬长补短 协调发展
——省政协十二届九次常委会会议建言我省“十四五”规划

2020-07-10 09:30:28   来源:湖北日报   作者:张辉 郑轩  
字体大小:【

湖北正处于疫后重振和经济社会发展重要战略机遇期,科学编制“十四五”规划事关我省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强省建设全局。


省政协高度重视,将围绕科学编制我省“十四五”规划协商建言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调研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工作方案,主席、副主席领衔专题调研。


7月8日至9日,省政协十二届九次常委会会议举行。会前,共收到省各民主党派、省工商联、省政协各专门委员会和武汉、宜昌、襄阳、黄冈、咸宁、十堰、荆州、恩施等市州政协以及部分省政协委员个人专题调研报告38篇。省政协还组织开展了“关于‘十四五’时期加快我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建议”专项课题研究、“我为‘十四五’规划编制献一策”活动、科学编制湖北“十四五”规划网络问卷调查和网络议政厅远程协商活动。


网络问卷调查显示,高达93%的受访者对我省“十四五”时期经济发展持乐观态度,其中56.8%的受访者因我省受疫情影响而持谨慎乐观态度。


未来五年,网友们最关心的问题是经济发展,占比为83%。80.4%的受访者认为创新能力是我省未来最应该体现出来的竞争力,其次是营商环境、经济实力、宜居环境、法治环境和文化活力。84.4%的受访者认为应提高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能力,其次是加强食品药品安全监管、健全防灾减灾救灾体制。


委员们对高质量编制湖北“十四五”规划的意见和建议,集中在六个方面。


放眼全局,找准湖北发展目标定位

必须立足于“三个没有变”,全面落实新发展理念。建议将“十四五”时期湖北发展目标定位概括为:立足长期积累的经济发展向好态势和经济发展良好条件,着眼于补短板、强弱项、打基础、管长远,把国家政策优势转化成湖北发展优势。着力推动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绿色化为核心特征的“新工业革命”,建立现代化产业新体系,把湖北打造成为引领中部地区崛起的核心增长极,建成位列全国第一方阵的产业强省、经济强省、生态强省、创新强省。


立足长远,深入实施创新驱动战略

抢抓国家政策机遇,着力建设创新湖北,争取更多的国家重点实验室落户湖北,积极推动湖北大科学装置建设。对湖北科技发展方向进行战略性谋划,大力实施创新战略,加快构建技术创新体系,构建激励创新的体制机制。激发个体创新活力,加快推进对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创新成果进行知识产权所有权改革,提高个人持股比例。加大科研投入力度和教育改革力度,全力打造高科技产业研发中心,加大政府投资力度。


扬长补短,建设现代化产业新体系

争取国家批准湖北建设中部首个国家生命健康产业创新示范区,建设全国最大的突发公共卫生医疗制造中心、国家应急储备与供应链调度中心,建设中部首个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打造多领域、多结构、多层次协同发展的万千亿级产业链集群。以推进生态省建设为契机,持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


统筹谋划,着力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支持武汉创建国家中心城市。突破目前“1+8”武汉城市圈格局,把相关县市并入武汉,拓展武汉发展空间,建设向东延展、向海开放的大武汉。多层次、全方位打造武汉在长江中游城市群中的“硬核”地位。大力发展带状经济和块状经济,建设“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长江新城”三足鼎立的产业创新高地。做好县域经济全域规划,打造区域特色产业集群。稳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建设。更大力度更加精准推进“放管服”改革。


兴农强农,着力促进城乡融合发展

着力建设农业强省。持续实施“三乡工程”,持续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村现代化、农民职业化。坚持实施质量兴农、品牌强农战略,以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等新产业、新业态为引领,筑牢城乡融合发展的产业基础。争取在农民进城、市民下乡的制度管理上有所突破。着力改善城镇消费环境,培育和打造若干区域消费中心。推进电商下乡、物流公司下乡,促进工业品和农产品双向流通。


补齐短板,着力提高社会治理能力

大力提升社区治理能力,创新体制机制,优化基层治理运行体系,实现社会治理重心下移。深化街道管理体制改革,优化“民呼我应”治理平台。研究制定《基层协商指导目录》,推进基层协商。建设智慧社区,强化基层治理科技支撑。建设智能化社区治理平台,拓展智慧治理应用场景,为群众提供更多便民服务,重点实现智慧物业管理、智慧养老服务。加强法治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强基固本。


邹薇常委建言

打造“新工业革命”湖北样本

打造“新工业革命”湖北样本,奋力完成工业化、城市化、现代化的历史使命。


建设湖北现代化产业新体系。构建“2+3+N”现代化产业新体系,“2”是“双轮驱动”,打造国家生命健康创新产业基地与国家数字经济创新产业基地;“3”是打造三个产业发展方阵,每个集群产值5000亿元以上的优势提升型产业集群,每个集群产值3000亿元以上的产业链延伸型产业集群,每个集群产值2000亿元以上的绿色发展与智能生活型产业集群。“N”是一业带百业,形成一批新兴现代化产业和数以千计的高新技术企业。


开创湖北经济空间新格局。按照“一核两翼四极”打造武汉大都市圈,适时推进“武鄂同城”,实现武汉都市圈与宜荆荆、襄十随城市圈要素流动、产业互补和协同发展,贯通武汉、长沙、南昌、合肥等都市圈。以同城化为方向建设都市圈,以武汉、宜昌、襄阳为中心,加快打造1小时轨道通勤圈。优化都市圈产业布局。推进立体交通枢纽建设。


李燕萍常委代表省民建建言

结合疫后重振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进一步突出协调发展的重要抓手,大力推进区域间产业协同发展、科技创新协作,强力推进生态环境治理协作,积极探索建立多层次、多渠道的协商治理机制。


围绕区域协调发展,建议特别纳入几项任务:


将市州之间,尤其是武汉与武汉城市圈有关城市之间断头路的连通,列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规划的重要内容。


将优化拓宽农村通村公路,作为“十四五”期间支撑乡村振兴战略和推进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任务纳入规划。


将水运、公路、铁路、空港之间的联通,建立完善的多式联运交通支撑体系在“十四五”规划中优先安排。


将江汉平原农村水环境治理,作为“十四五”期间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农民生活质量的重要任务,在规划中予以优先安排。


将资源要素配置市场的一体化建设、机制建设,作为体制改革和机制完善的重要任务在“十四五”规划中优先安排。


秦群燕常委代表省民革建言

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村现代化农民职业化

规划引领,做好农业产业发展布局,构建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进一步编制完善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规划,打造产业聚集区,形成一批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加强基地建设,以龙头企业链接上下游关联企业,联系农户;基地市场互联互通,形成良性循环的农业产业化发展格局。


大力推进农村现代化建设,促进城乡融合。增强城镇的产业发展、公共服务、吸纳就业功能,按现代城市要求进行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建设,把高质量的教育、文化、医疗设施办到城镇,加快建设发展省域内的一批老县城(城关镇)。


大力推进农民职业化,解决好谁来种田的问题。加大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政策扶持力度,健全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引导鼓励农业经营主体之间,通过资金、技术、劳动力等要素合作,实现农业生产资源、信息资源共享。建立新型农民培训培育体系。


全国政协委员马骏代表省民盟建言

将科教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统筹谋划,高位推进,制定湖北科技创新驱动发展的总体目标。确定“一个定位、五个中心”的发展目标,“一个定位”是湖北科技创新指数跃居全国第一方阵,“五个中心”是武汉成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全国高科技产业研发中心、全国经济中心、国际交往中心、全国商贸物流中心。


提前行动,抢占高点,举全省之力打造高水平创新平台。争取建设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第四城”,建设重大科技基础研究平台,建成更多大科学装置,着力打造光谷世界级科技走廊。


筑巢引凤,随凤建巢,把“惟楚有才”的美誉转化为“楚才兴鄂”的现实生产力。努力培养好人才,大力吸引优秀人才,实行有温度的人才政策,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发展的软环境,勇于承接国内外优秀人才大转移,开展“楚才回流”工程等。


危中觅机,开拓新局,围绕数字经济、医疗应急开拓全新发展空间。


登高望远,激发创新要素活力,以壮士断腕的魄力推动转型升级。


温兴生常委代表省政协经济委建言

加快我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

湖北已具有17个千亿级制造产业。“十四五”时期,我省应围绕产业链补链、强链,健全现代化产业体系,打造多层次协同发展的万千亿级产业链集群。


重点打造“2+1”沿江万亿产业链。打造“下一代汽车”万亿产业链、绿色化工万亿产业链、“光芯屏端网”万亿产业链,打造五千亿烟草产业集群、重塑千亿激光产业集群。


放大武汉“头雁”效应,构建区域雁阵产业梯队。实现宜昌长江中游城市产业群和襄阳汉江城市产业群“两翼齐飞”。激励“泛武汉”区域协同伴飞。


发挥政策引导作用,精准施策。对重点制造产业全流程扶持,向民营小微企业全方位倾斜。


发挥人才支持作用,以智兴制。启动高层次产业人才“引育计划”,加快培养一批应用型复合人才,形成对全省制造业发展的有力支持。


营造好环境,助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制造业与信息化融合场景、促进制造业与服务业融合、加快推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


宋清龙常委代表省致公党建言

全力优化营商环境激发新活力

用拼服务、拼信用、拼环境,持续增强湖北招商引资的吸引力。


优化高效透明的政务营商环境。提高政策落地执行效率,进一步清理不利于维护营商环境的制度性文件,尽快下发明确的实施细则,及时对企业进行宣讲和培训。建立营商环境的考评机制,全面深化外商投资负面清单管理制度。


优化便利化的物流营商环境。推进物流硬件建设,解决阳逻港、武汉天河机场面临的实际问题,全面加快鄂州机场建设。在确保安全管控的基础上,扩充港口、机场危化品进出口管制类项。恢复建立我省货代船代协会。


优化建链强链补链营商环境。以国内价值链为依托,培育本土的“链主”企业和“隐形冠军”企业。加快打造新一轮改革开放新平台。


优化公平公正的法治营商环境。加快推进将《关于更大力度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的若干措施》立法为《湖北省优化营商环境条例》,将《武汉市知识产权促进和保护条例》上升修订为全省条例。


干小明代表武汉市政协建言

党建引领推进基层社会治理

坚持党建引领,健全基层治理组织体系。着力点为四级区域化党建联席会议平台、城市社区党组织书记事业岗位管理制度、退休党员干部转回社区(村)党组织的管理制度、机关企事业单位在职党员干部常态化下沉社区制度、党组织引领农民群众发展集体经济制度。


创新体制机制,优化基层治理运行体系。深化街道体制改革,探索“三委合一”治理机制,构筑多元共治下的“三社联动”机制。


推进基层协商,完善基层治理议事体系。研究制定《基层协商指导目录》,建立协商落实反馈机制,做实“协商在一线”平台。


建设智慧社区(乡村),构建基层治理科技体系。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建设基层智能化治理平台,拓展智慧治理应用场景。


着力改善民生,夯实基层治理保障体系。加快老旧小区升级改造等。


减轻基层负担,改进基层治理考评体系。健全以群众满意为价值导向的考评标准,简化以提高考评效率为核心的考评方式,用好以促进工作绩效为目标的考核结果。


蔡俊雄委员代表省政协人资环委建言

坚持生态优先加强绿色发展

持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巩固全省沿江化工园区和化工企业搬迁改造成果,推进钢铁、石化等行业升级和清洁化改造。大力发展现代农业、高新技术产业和第三产业。


提高清洁能源消费比例。持续推进“煤改电”“煤改气”工程,加快推进水电、光伏、风电等可再生能源发展等。


大力发展交通多式联运。完善交通运输体系和政策,逐步建成陆运、水运、航运综合货运网络。


着力推进产业生态化。全方位推进企业清洁生产和技术升级改造,完成工业园区循环化改造。


着力推进生态产业化。以绿色GDP考核助推生态产业化,出台湖北省推进生态价值工程工作方案,争取中央支持湖北开展全域生态价值工程试点示范省建设。


深入推进生态省建设。我省已纳入生态省建设试点。加强生态省建设法规保障,研究出台湖北省生态文明建设促进条例。完善生态省建设推进机制,任务清单化并落实到年度工作中,全面推进生态省建设“五级联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