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协要闻

做大做强健康产业群 共答养老服务“幸福卷”
——省政协月度专题协商会建言促进医养结合

2025-05-01 15:11:22   来源:湖北日报   作者:许旷 郑轩  
字体大小:【

在人口老龄化加速大背景下,医养结合成为应对养老挑战的关键路径。


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中共中央高度重视医养结合工作。中共二十届三中全会围绕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完善发展养老事业和养老产业政策机制作出重要部署,提出促进医养结合。


省委、省政府对我省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作出工作部署,明确提出做大做强大健康产业集群,把大健康产业作为重点打造的万亿级支柱产业之一,持续推进康养结合、医养结合,大力发展高端医疗装备、生物制药、现代康养等产业。2024年,湖北大健康产业规模突破万亿元。


根据省委批准的省政协2025年协商计划,4月30日,省政协组织召开“促进医养结合”月度专题协商会,政协委员、专家学者、政府部门及行业代表齐聚一堂,共同为推进医养结合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聚智添力。


会前,省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联合农工党湖北省委会组建调研组,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养老服务工作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专门听取有关部门情况介绍,深入基层了解实情,并赴外省开展考察学习,形成35份沉甸甸的调研报告。


会上,省政协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主任秦宇作主题发言。朱梅、王芙蓉、谢俊明、王行环、刘松林、蹇宏、向仕莲作协商发言,从多个方面就医养结合高质量发展提出诸多真知灼见。徐芳、李丹、舒敏分别提问,与省直有关部门互动交流。


强化制度保障,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医养结合


医养健康不仅是民生事业,也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秦宇在主题发言中表示,我省在促进医养结合工作方面,不同部门在政策制定、资源分配和监管执行上存在差异、未能贯通融合,扶持政策“碎片化”。


他建议,将医养结合工作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十五五”规划、纳入深化医改总体布局、纳入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服务发展规划、纳入重点民生实事。加快制定《湖北省养老服务条例》,设立医养结合专章。系统梳理现行各类医保、民政、社会福利政策,优化简化城乡居民申报医养结合支持政策流程,确保各类支持政策“应享尽享”。


“借鉴有关省份做法,建议成立推进全省医养结合工作领导小组,或省政府医养结合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统筹协调各方资源,定期专题研究推进医养结合工作,及时制定出台高质量推进医养结合的政策措施、规划制度和实施方案,并适时监测、评估、通报,推动工作落实。”秦宇说。


中共二十大报告提出,建立长期护理保险制度。


“这是补齐社会保障体系短板的重要内容及促进医养结合的重要举措。”全国政协委员、农工党湖北省委会副主委、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院长王行环说。


他建议,完善我省长护险制度推进政策举措,学习借鉴山东省经验做法,在荆门、宜昌试点的基础上,及时总结试点工作经验,持续扩大试点范围,力争在“十五五”建设期内实现全省居民长期护理保险全覆盖。建立稳定的多渠道筹资机制,根据不同群体经济能力,制定分级缴费政策,对低收入家庭和农村居民给予适当减免。加强对长期护理险的运行管理,确保基金安全。


“社会力量参与医养结合,能够进一步丰富服务供给、提升服务质量,有助于更好地满足老年人日益增长的健康养老需求。”省政协委员、省总商会副会长、省楚商联合会秘书长蹇宏说。


他建议,完善政策落实机制,明确责任主体,确保政策文件中的各项措施能够得到有效落实。加强监督评估,通过定期检查、第三方评估等方式,对各地医养结合政策的执行情况进行全面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督促整改。建立反馈机制,及时调整和优化政策措施,使政策更加符合实际需求和老年人的利益。加强资金保障,推动医保政策创新,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促进社会力量参与。


整合资源要素,以医养产业壮大文旅产业


产业升级是提升医养结合服务水平的关键。


委员们调研发现,我省现有医养结合产业集中度较低,医养+旅游、医养+互联网等新兴医养结合产业零星发展、不成规模。


“学习借鉴山东经验,整合资源,强化产业升级。”秦宇建议,将医养健康产业列为全省重点支持发展产业之一,设立医养健康产业基金,推动医疗资源与养老资源的深度融合与共享。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医养结合机构,促进高端、中端、普惠性医养机构共同发展,推动养老服务产业规模化、集群化、品牌化发展。


“加快建成中部地区崛起重要战略支点”,文旅产业成为推动湖北高质量发展强劲动力。


4月25日,湖北高规格召开全省文化旅游发展大会,省委主要负责同志担任“湖北文旅首席推荐官”,以山水为笔、以文化为墨,向世界发出荆楚之约。


秦宇建议,着力发展智慧医疗、健康养老、康养旅游、养生保健等医养健康产业新业态,开发医养结合旅游产品、文化活动和体育项目,鼓励医药企业、医疗器械企业研发生产适用于医养结合的产品和设备,推动医养结合与旅游、文化、体育等产业融合发展。


“以医养产业壮大文旅产业,打造医养品牌。”省政协委员、湖北中医药大学党委书记、湖北时珍实验室常务副主任刘松林说。


他建议,开发特色产品,推出串联森林疗愈、硒泉理疗、苗药体验的“硒都疗愈之旅”;设计融合民族文化IP的“非遗康养周”。建设旅居基地,打造“旅居+医养”综合体,提供月度套餐。整合“硒养云”平台,打通景区、医养床位、健康数据,实现“一键预约”服务。


湖北作为中医药资源大省,近年来持续推动中医药产业与养老事业高质量融合发展,目前,基础设施已初具规模,产业融合初见成效。


“进一步发挥中医药产业优势,优化区域资源协同、深化医养产业融合,打造医养结合‘湖北样板’。”省政协委员、农工党恩施州委会主委向仕莲建议,支持恩施、神农架、宜昌等毗邻地区打造“鄂西中医药康养走廊”,推动中药材种植基地、中医诊疗机构、康养社区“三区联动”发展。将中医药医养结合纳入省级大健康产业重点项目库,开发药膳食疗、森林康养、中医理疗等融合产品,打造“中医药+文旅+康养”特色IP。


完善体系建设,为老年人就医搭建“高速路”


构建完善的医养结合服务体系,是满足老年人多样化需求的必然要求。


秦宇建议,加速推进公办养老机构基础设施改造和居家养老床位改造提升行动。加快建立医养人群信息综合平台,积极推动城镇社区养老服务信息网络平台向农村延伸。积极探索农村互助养老新模式,加强社区养老基础设施建设,推进智慧健身项目。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利用数据分析技术,为老年人提供个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加强人工智能在医养领域的应用,推进AI问诊和远程医疗服务。


“推动医疗与养老资源深度融合,促进机构协作网络化,盘活存量资源。鼓励三级医院与养老机构建立对口支援机制,开通‘绿色转诊通道’,为老年人就医搭建一条畅通无阻的‘高速路’。”省政协常委、民盟湖北省委会专职副主委朱梅说。


应对人口老龄化挑战,增进老年人福祉,离不开一支高质量的养老服务人才队伍。


朱梅建议,支持高校开设 “医养结合” 相关专业,定向培养老年医学、康复护理、心理辅导等复合型人才,为医养结合服务提供人才保障。建立医养从业人员资格认证体系,完善职称晋升和薪酬激励机制,吸引医护人员向养老服务领域流动。


省政协常委、华中科技大学护理学院院长王芙蓉建议,健全医养协同人才发展体系,构建医养结合专业人才三级培养体系,完善专项技能认证体系,培育一批具备专项技能的适宜技术人才。通过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实施“1+X证书”制度,重点推进养老护理员技能延伸认证与护士执业范围拓展,培养全能员工。推动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管理干部双向挂职,构建“临床—管理”复合能力模型,培育具有资源整合能力的医养结合运营管理人才。


粤港澳大湾区在医养结合领域先行先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全国政协委员,省政协常委、港澳台侨和外事委员会副主任,香港亚洲医疗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谢俊明认为,湖北可释放医疗资源效能,激活市州康养产业潜力,让老年人获得性价比更高的服务,最终实现医疗资源优化、区域经济协同、民生福祉提升的三重目标。


他建议,湖北借鉴香港和大湾区相关医养经验,推动医疗资源下沉与康养模式创新,提升基层服务能力;探索医养结合保险模式,推动高端养老与跨境医疗服务发展;推动医药互通与国际人才交流,提升医养服务质量和专业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