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重要会议 >全体会议 >省政协十二届二次会议

让“货到汉口活”盛景再现——大武汉大市场,奋力建成内陆消费中心

2019-01-18 10:05:22  
字体大小:【

让“货到汉口活”盛景再现——.jpg



一起读报告


    《政府工作报告》指出,我省市场规模中部靠前,交通流通优势明显,大武汉就是大市场。我们要尽展优长,奋力把武汉建成内陆消费中心,把湖北打造成区域强大市场。

    古有九省通衢之称,现今头顶“新一线城市”光环,武汉商业充满活力。

    1月8日,第9届中国汉口北商品交易会闭幕,实现成交额345亿元,创历史新高。80多个国家的参展商携上万种进口商品亮相武汉,“十里帆樯依市立,万家灯火彻宵明”,货到汉口活盛景在新时代的大武汉再现。

    省两会期间,代表委员们展开热议,为武汉进一步释放内需潜力、培育中部大市场出谋献策。


    经济体量大

    大武汉带动6800亿元大市场


    武汉市商务局数据显示,2018年1月至11月,武汉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130.42亿元,预计全年可达到6800亿元左右,同比增幅约10%,稳居中部省会城市第一。

    在各类与消费有关的统计数据中,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是表现国内消费需求最直接的数据。“社零额增速快,说明武汉市商业充满活力,居民消费能力不断提升。”武汉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认为,这与武汉在经济体量、人口红利、交通便利等方面的优势密不可分。

    2018年,武汉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全面增长,在2017年实现GDP1.34万亿元的基础上,武汉经济体量再上新台阶。万亿级的经济体量,是武汉培育强大市场的重要基础。

    人口红利源源不断。2018年,留汉创业就业大学毕业生有40.6万人,创历史新高,人口净流入量居全国城市前列,成为拉动消费市场的新兴力量。

    交通日趋便利。2018年,武汉地铁7号线一期、11号线东段一期、纸坊线开通试运营,通车总里程达305公里。武汉城市圈铁路和高速路网日趋完善,周边城市居民来汉购物消费愈发频繁。“人口红利是经济增长很重要的因素。”省人大代表、武汉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主任许甫林说,武汉实施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工程,出台了“最低工资标准”等政策,成效显著。未来,积分入户的条件有望进一步放宽,让更多非大学毕业生的外来人口也能落户武汉,拉动消费需求,共享城市发展机遇。

    省政协委员、武汉大学教授邹薇认为,武汉的人口红利或逐年放缓,遭遇瓶颈期,要及时转变观念,通过人力资源配置以及高端人才引进,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新鲜血液。


    零售业态新

    线上线下水乳交融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积极发展消费新业态,鼓励实体商业转型发展,打造线上线下协同互动的消费生态。

    在发展消费新业态方面,武汉不断探索。商务部中商智库中国消费大数据研究中心联合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专家组,共同编制的《中国城市消费升级报告2018——“双11”十年大数据透视》认为,武汉、上海、北京、广州、深圳、杭州等城市,最早完成“传统零售时代——电商零售时代——新零售时代”的业态更迭,成为观察城市消费升级的样本。

    去年4月,武汉首家盒马鲜生落地,叫响3年内开50家门店的计划,阿里巴巴提出将武汉打造成“华中首座新零售之城”。武商、中百等武汉本土商业集团积极拥抱新技术,启用刷脸支付、无人智慧门店等,为顾客节省排队时间。

    无现金支付成为常态,随便在一家早餐铺,就能通过手机扫码买单。线上与线下的界限变得模糊。以盒马鲜生为例,周边3公里范围,顾客通过手机下单,半小时就能吃到新鲜水果和海鲜大餐。依托“淘鲜达”物流配送体系,接到客户线上订单后,中百、大润发等传统超市能提供3公里范围内的送货上门服务。

    大型购物中心和商业街区快速发展。按照武汉市委、市政府关于“建设国家商贸中心”要求,武汉引导商业由单点集中向圈状扩散,由中心城区向新城区及相对偏远地区延伸布局。重点打造六大市级核心商圈、20个区级商圈和28条特色商业街区。目前,全市规模在3000平方米以上的大中型商业网点数量接近600个,总建筑面积约3000万平方米,商业网点全面铺开。

    省政协委员、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教授邓宏兵认为,新零售将电商企业与实体企业融合,能提升商品供应链效率,实现消费者、渠道商、品牌商多方共赢,对有效扩大武汉内需有巨大推动作用。

    许甫林表示,传统消费很难一直保持高速增长,要按照《政府工作报告》要求,顺应消费升级趋势,创造更多新消费增长点。促进吃穿用消费、住行消费、信息消费、绿色消费升级;推动文体娱乐、家政服务、健康养老等服务消费提速提质。值得注意的是,武汉市居民食物消费已连续4年占比不足50%,服务消费占比持续提升。


    通达能力强

    构建“买全球卖全球”开放格局


    2018年11月27日,一辆宾利轿车从列车货柜驶出,货柜里还有一辆奥迪Q8汽车。

    这是武汉铁路口岸汽车整车进口口岸迎来的首批“客人”,也是武汉直接从国外采购的第一批进口车。

    这两辆车从德国汉堡发运,搭乘汉欧班列,经过波兰、捷克、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国家,行程1万余公里,历经18天抵达武汉。通过此线路进口整车,可减少从天津等海运口岸二次转运到武汉的时间和物流成本,消费者在武汉能买到更便宜的进口汽车。

    不仅是汽车,越来越多进口商品进入寻常百姓家。

    来自各大超市的数据显示,目前武汉市场上的进口商品超过7000种,来自全球20多个国家和地区。

    买全球,卖全球。

    武汉生产的汽车及零部件、手机、家电等产品也远销海外。2018年1月至11月,武汉完成进出口总值1981.1亿元,同比增长12.3%。其中,出口1170.7亿元,同比增长11.5%;进口810.4亿元,同比增长13.5%。机电、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保持高位增长,外贸新业态和跨境电商保持增长势头。“国际通达能力提升,对武汉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具有重要意义。”武汉市商务局相关负责人说。

    2018年,武汉新开通国际及地区航线5条,天河国际机场实现7×24小时常态化通关;中欧(武汉)国际班列延伸至34个国家、76个城市,是全国唯一进口列数超过出口列数的班列;江海直达千箱级集装箱示范船成功首航,阳逻国际港集装箱吞吐量达到145.7万标箱,增长14.9%。“武汉的国际通达能力越来越强,但在航空客运和货运上,和成都、郑州等地还有较大差距,水运能力没有被充分释放,铁、水、公、空联运体系还没有完全建成。”邹薇认为,武汉先天条件不错,但发展仍然不够,要打造大市场,需学习其他城市好的经验,把好政策落实到位。

    省人大代表、武汉市新洲区委书记赵利洪介绍,从阳逻国际港中转的货物,中间1公里多要靠集装箱卡车接驳,再上火车。铁水联运二期项目启动后,才能实现真正的铁水联运。他表示,新洲区将全力配合,把阳逻国际港打造成内河航运示范性港口,提升货物集散能力,降低物流成本,助推武汉打造中部大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