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协文史

胡子画家李守群

2014-09-15 21:45:50  
字体大小:【


    早就听说《人民日报》有一位年轻编辑是蕲春人,我便和家乡另一位同志赴京出差时前去拜访。谁知,来报社门口迎接我们的竟是一位“外国人”,只见他毛茸茸的胡子长得齐胸。我们惊奇地问,“您就是李守群同志?”“正是。”他说着,便把我们引到他的家里。他家里陈设简陋朴素,但文房四宝却样样齐全,且门类繁多。李守群和他的妻子沈青以当场书法作画的特殊方式盛情接待了远道来访的乡亲。李守群写了“雕琢”两字,沈静则画了一幅绝妙的《竹》。

    然而,更令人称绝的是李守群的胡子画。他拿了一幅李时珍的肖像画,问我们,“你们看,这是用什么画的?”我们说,“当然是用手画的。”李守群笑着说,“错了,这是我用胡子画的。”“用胡子能画画?”我们有点半信半疑,“你给我们表演一下怎么样?”

    李守群当即在桌上铺了张宣纸,两手扶住画案,身子几乎伏在纸上。只见他摇头晃脑,饱蘸浓墨的冉冉长须在纸上时而轻轻带过,缓如蚕爬,又如蜻蜓点水,时而又急如风扫,如急风骤雨来临。画到入神处,那姿势如雄鹰展翅,有张有驰,挥洒自如。他靠头部的晃动带动胡子,胡子就像一支运用自如的大笔在纸上挥洒,汹涌的波涛海浪顿时跃然纸上。海边山崖峻峭,礁石嶙峋,画山石需要硬笔,怎么办呢?只见他用橡皮筋束在胡子根部,胡子又成了一支硬笔,刚劲有力。不一会,一幅题为《涛声》的山水画就完成了。看到这幅别具一格的“胡子画”,我们大开眼界,赞不绝口。真是大千宇宙,无奇不有,世人只知以笔作画,谁知表现男子阳刚之美的胡须也能做笔绘丹青。

    李守群的祖籍在湖北蕲春县蕲州镇,这里是我国明代伟大医药学家李时珍的故乡。该县因诞生了400余名教授而被誉为“教授县”。著名音韵训诂学家、“国学大师”黄侃,著名文艺理论家、诗人和翻译家胡风都是蕲春人。蕲春前辈极为重视培养人才,早在清光绪年间,黄侃的父亲黄翔云捐银在北京建了一座“京都会馆”,以让邑人进京考试,后改名“蕲春会馆”。明末清初,蕲春大办学堂,培养了一大批知识人才。1948年,李守群生于北京的蕲春会馆。9岁即进入北京少年宫学画,当时是学西洋画法。李守群的父亲李慕颜(又名李世轩、李道)曾在设于蕲春会馆的《华北日报》馆任经理。他广结名流,与国学大师张大千相从过密,交往甚厚。李守群从小经常听父亲讲大师张大千的轶事。一天,父亲讲起张大千作画兴致淋漓时,曾别出心裁地用三尺长须作画的故事,给李守群留下了很深印象。16岁那年,李守群考入北京工艺美术学校。

    有位法国画家在东京用手攥着胡须表演胡子画,轰动了日本,并声称胡子画由外国人开创。李守群不信,便查找资料,发现我国早在唐代,王墨酒醉后用头发蘸墨作山水,为“泼墨法”创始人。宋代的米芾逸兴濡飞之时用莲蓬、蔗渣、纸筋作画。但未见画例,甚感遗憾。有一天,李守群在一本介绍张大千绘画艺术的册子里看到张大千用胡子画胡子的记载,那是张大千手握长髯画岳飞须髯,此画先于法国人,李守群异常兴奋,坚信胡子画始于中国。他崇敬张大千先生,决心挖掘这一湮没已久的艺术形式。当时,他对同学说,将来有了胡子,他也要试试用胡子画画。

    1968年李守群从北京工艺美术学校毕业后,被分配到北京王麻子剪刀店当了工人。后来又当了朝阳区少年宫的美术教员和东四人民广场的美工。1980年,李守群辗转调入《人民日报》广告任美术编辑。他当工人、店员、美工、编辑时,始终没有放弃对书法、美术的执着追求和练习。在从事新闻美术工作的同时,他决心学会用胡须画画。

    胡子作画的必要条件是要有长须。李守群从30多岁就开始蓄长髯,刚过不惑之年,只因长须垂胸,曾招来不少议论。有人称他为小“马克思”,也有人说他“崇洋”、“颓废”,还有人说他是“对现实不满”。可他不在乎,没有理睬这些。他牢记一句格言:“非志无以成学”,他立志实现自己的夙愿,也就不怕别人的叽笑和非议了。万一有人打趣地问他为什么留胡子时,他就会告诉说是因为皮肤过敏,胡子不能刮。再问,他就哈哈一笑。

    用胡子作画不像用笔那样容易,开始练习时,李守群的胡子只有6寸长,中间和两边一般齐,没法画细笔。于是,他把中间胡子剪短淘稀,考虑胡子弹性差,就在中间夹上海南岛的黑羊毫画,结果还不成。半年后,他才把胡子的形状确定成现在的样子。
李守群从未见过别人表演胡子画,开始练习时不知如何用“笔”。听说那位法国画家将胡子编成6根小辫作画,但也未曾见过。开始,总不得心应手,不是着墨不匀,就是线条难以把握。但他并不灰心,锲而不舍,反复实践,终于找到办法,在胡子上加药水和枇杷膏,用松香揉搓,使胡子有一定硬度,然后根据笔法需要,或编成辫,或齐根扎起,或卷成小刷,蘸墨也须讲究,无论哪种技法,都无丝毫胡子的涩着痕迹。夜深人静时,李守群天天趴在家里的水泥地上苦练。

    开始练字,进而练画,琢磨用墨技巧。胡子画的功夫都在脖子和下巴上,头左旋右转,下巴上抬下落;两臂展开,如大鹏展翅,下巴起伏,似天马饮河;忽而左右摆动,忽儿前仰后合。他作画不以目视而以神遇,观之欲止而神之欲行。一会儿,他就累得头昏腰痛脖子酸,但他咬牙坚持着。

    李守群用胡子线条软中有硬的独特笔法,临摹上千张国画大师李可染、黄宾虹等名家的作品,颇有毛笔达不到的功效。功夫不负有心人,三年过去了,1987年他终于练成了胡子画。

    李守群胡子画的第一次亮相是在1988年8月。那时,他和几位同事在烟台养马岛,一位同事对他的胡子画略有所闻,便说道,“用胡子画画是出洋相。”这一激将法还真灵,李守群画了第一张胡子画,围观的人都不禁连叫“绝了”。这幅画叫《涛声》,李守群颇为自得地说,“《涛声》既然画了养马岛一景,那么,又暗示我的马要开始呐喊了。

    李守群用胡子作画虽难度大,但作品颇丰,涉猎题材广泛,不仅能画人物山水,亦能画鸟虫动物。《张大千用胡子作画》、《李时珍》、《达摩劝善图》、《逗猫》等作品,构图新颖别致,各俱神韵,呼之欲出。

    此后,李守群用胡子作画的消息不胫而走。迄今为止,已有《工人日报》、《文汇报》、台湾《联合报》、香港《明报》、澳门《澳门日报》及中央电视台等海内外百余家报刊电台电视台作了介绍,新华社还以《胡子泼墨,妙在画卷》为题,配上李守群作画时的照片,发了一组图片新闻通稿。

    1988年12月28日,在纪念世界电影诞生日时,中国影视界集邮联谊会将李守群用胡子为电影发明者卢米埃尔兄弟画像,作为“世界电影诞生日纪念封”图案印在信封上。

    在珠海的一家饭店厅堂里,李守群用飘逸在他胸前的胡须作画,当一幅国画出现时,在场的人都惊呆了。当场有一位日本客人想以2000美元买去,被婉言谢绝。
在厦门悦华酒店小会议室,李守群画了一幅《达摩劝善图》,高僧达摩一派祥和之色,双手轻拢,一双神采奕奕的眸子和微微翕动的双唇,仿佛在劝诱着众生。李守群的朋友们正在张罗着给他拍一个专题片,创作《达摩劝善图》正是专题片中要摄的一个镜头。

    在李守群的母校(曾为国家培养出一大批工艺美术大师的北京工艺美术学校)建校30周年纪念会上,老校长、中国老年书画协会理事谢邦宪说,“我只看到和听说过用手画画,用脚画画和用嘴画画的,而我们的学生中却出了个用胡子画画的,简直堪称画坛一绝。”著名诗人艾青和画家石虎看了李守群的胡子画,也称赞他有创新精神。陆定一同志还为李守群夫妇的画展题了词。

    台湾中国文物文化博物馆馆长董翰文先生,从《澳门日报》上见到李守群用胡子作画的消息后,盛情邀请李守群到台湾去举办画展和表演胡子画。该博物馆已收藏了李守群的胡子画作《张大千用胡子作画》  。(转载《湖北文史》第六十五辑,本文作者祝和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