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市县政协

武汉市江夏区政协老干部建言发展低碳型高效循环农业

2014-09-16 01:35:25  
字体大小:【

 

    所谓低碳农业,就是生物多样性农业。提倡少用化肥、农药,进行高效农业生产。与此同时,在种植、运输、加工等过程中,更加注重低能耗、低排放。武汉市江夏区政协离退休老干部积极发挥余热,认为发展低碳农业势在必行,低碳经济在农业大有可为,并就低碳型高效循环农业的发展提出几种参考模式。

    一、有害品投入减量与替代模式
    化肥、农药、农用薄膜的使用,对农业增产作用显著,但负面作用也不可忽视,既有可能带来农产品的残毒,又有可能带来农业面源污染和土壤退化。因此,建议控制减量和投入减量与替代相结合的办法,即逐步把化肥、农药施用量控制在发达国家上限水平上,结合用农家肥替代化肥,用生物农药、物理防虫、生物治虫替代化学农药,用可降解农膜替代不可降解农膜等。另外,根据土壤状况和农作物生长需要,由农业部门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和平衡施肥。

    二、发展“白色农业”模式
    进入21世纪,依靠水土为中心的传统农业将接近或达到承载能力的临界状态,这就需要寻找新的出路。可以利用微生物,将传统农业的动植物资源利用扩展到生物资源利用,建立以微生物产业为中心的新型工业化农业。还可以将农村各种废弃物化害为利、变废为宝,进行循环利用,深度利用。

    三、“三节”循环农业模式
    “三节”指节地、节水、节能。“节地”指立体种养,充分利用土地、阳光、空气、水资源,拓展生物空间,既提高农产品产量,又提高了产出效益。农村有些地方实施的农作物合理间种、套种的立体种植,稻田养殖、苗木套种、莲鱼共生、藕鳝共生的农渔结合等经验,可广泛推广。
    “节水”尤为重要,目前,我国农用水约占全国总用水量68%,是最大的用水户,据水利部测算,全国灌溉水利用系数仅为46%,即从水源到田间,一半以上的水因渗漏、蒸发和管理不善等原因被白白浪费,水利用率仅为发达国家的一半。所以,发展砼防渗渠道和管道输水、改造落后的机电排灌设施应该是节水的一条必由之路。目前应推广农作物喷灌、微喷灌、滴灌等技术。
    “节能”是指从耕作制度、农业机械、龙头企业等方面减少能耗。我区部分地区马铃薯免耕栽培、水稻直播、温室大棚等可扩大应用,利用太阳能和地热调节畜禽舍温度,也可降低能耗。

    四、做大做强农产品品牌加工模式
    应注重对农产品进行深度加工,以及将加工后的副产品及废弃物化害为利。如大米加工企业可以利用优质稻米为原料生产精制米、米粉、米淀粉,产生的稻壳可作燃料,米浆水中可提取淀粉,再从淀粉中提取葡萄糖和米蛋白,过滤后的水可以喂猪,再将猪肥处理后用于沼气……。

    五、农业观光休闲模式
    近几年,到农村观光休闲已成为城市居民度假休闲的一种新选择。可以建休闲农庄、农家乐;沿国道线建绿色长廊,打造历史人文遗址品牌和科技生态农业园,建立特色农产品专业市场等。

    六、开放引进产、学、研相结合模式
    如江夏区引进的由WWF(世界自然基金会)与中国地质大学、省畜牧兽医局在“汇丰与气候伙伴同行”计划资助下联合完成的低碳养猪示范项目,其一年减排的温室气体相当于再造2万亩森林。再如,江苏省常熟市蒋港村水稻生产模式也值得学习吸纳。
                                     (武汉市江夏区政协 涂亚娟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