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市县政协

让美丽落户山村——孝感市政协机关开展新一轮“三万”活动的报道

2014-09-16 01:55:48  
字体大小:【

 

    大悟县宣化镇万畈、茶坳两村的情形相似相近:村民们在种田、打理山场之余,普遍从事养猪、养鸡、养牛等养殖业。虽然生猪的饲养现已实行了圈养,但把猪圈以及厕所连体随意建在房前屋后,村民们习惯了。村塆里,有散乱堆码的柴草,更有随地而扔的垃圾。现有人口2046人的万畈村,面积12平方公里,36个自然塆。要在这样的村塆落实新一轮“三万”活动、做好“洁万家”工作,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从根子上整治



    这些天来,万畈村余河塆62岁的村民席重文很忙活。孝感市政协“三万”活动工作组的队员和村支书,白天黑夜为余河塆村塆整治的事筹划。今年春节前,村民们各家各户的肥猪杀的杀了、卖的卖了,趁着这个机会,工作组的队员和村干部们一家家上门,结果,全塆建在路边或影响环境的26个猪圈及厕所,全都给“铲平”了,塆前的一口大塘,也重新进行了清淤。
    把塆前大塘修造成景观塘,席重文老人和村民们加入施工队,挑土,搬石头,砌护坡。3月27日上午,大塘施工工地。席重文拍拍手套上的泥土说:“哎呀!记者同志,你不知道,工作组和村支书为我们可操心哩。你看,平了这路边的猪圈和厕所拓宽路,利用这塘边千年古银杏和自然绿化带,有山有水有农家民居。今后,我们余河可漂亮了!”
    清扫、集运垃圾,当然是清洁乡村的必要手段。从根子上保障村塆整洁、美化村塆面貌,驻万畈村工作组和村“两委”合计采取的办法是:大型机械施工,由村里统一安排;农户改建1处厕所,由村里提供2000砖块;猪圈厕所的改建,根据村塆的地形地貌统一规划,农户改建1个猪圈,以项目奖补的方式援建1口沼气池,其工程量大的,经评估核算,另行提供1套太阳能热水器,作为“以奖代补”。
    支持村塆环境整治,市政协“三万”工作组提供了无私的资金援助。这一办法的推行,得到了村民们的极大拥护,万畈村新一轮“三万”活动由点及面渐次铺开。
    但也有“钉子户”。万畈村毛洼塆陈定芳老婆婆家新建了气派宽敞的楼房,可她家门前却有村塆里村民周华家修建的1个猪圈和厕所。周华有周华的道理,因为这猪圈和厕所之地,是他家宅基地。宅基地是他花钱买的,还办理了各项手续。其实,猪圈和厕所抵在陈婆婆家大门口,他自己也感觉过意不去,但拆了猪圈和厕所,他家的宅基地,等于就没了。
    驻村工作组的队员,当然是“能说会道”的人。他们分别上门,又请来村里德高望重的老人,两家人坐下来面对面协商。陈婆婆家出了宅基地的钱,周华家选了塆里统一修建的猪圈中的1间,两家人长期未能解决的矛盾,也因这事的圆满解决,握手言和。如今,背山向阳的毛家洼,塆前1口清水大塘,塘边新植了绿化带,群众活动的场地,也清扫整理得干净又整洁。
    新的机遇是,万畈村被列为孝感市新农村建设“一线一点”示范村。其中,在万畈村主干道村民集住区,相关部门支持村里建设中心村,还投资建村便民服务中心、村医疗卫生室、农民文化广场。一些居住过余分散、或需要建新房的农户,可以迁往中心村建房。新一轮“三万”活动,通过实实在在的人居环境的整理,正在并将继续改变着山村的面貌。



从革陋习处引导



    去年11月底,市政协主席李广波带领相关单位到万畈村调研,并就开展好新一轮“三万”活动提出了具体要求。12月5日,驻村工作组进驻万畈、茶坳两村。此后,市政协领导、全体机关干部,集中或分批多次前往万畈、茶坳两村开展活动。
    其中,分塆组召开了“两覆盖”全体村民参加的宣传动员大会。发放宣传资料3次,走访群众达到95%,群众知晓率达到了100%。
    然而,知晓归知晓,真正革陋习、改习惯,非一朝一夕所能做到。因为,习惯成自然,习惯也会使人见怪不怪。茶坳村地处大悟竹竿河边,沿河而建的大悟县城至宣化的公路穿村而过。过去,村民们的习惯是,生活垃圾倒在河边、扔在路边。反正,东流的河水可以把垃圾带走,滚滚车轮也可以把垃圾碾碎。
    翁塆,茶坳村的一个自然塆。上一轮“三万”,塆前的两口大塘得到了彻底整治。本轮“三万”,清除了塆里陈年垃圾,新浆砌了1口塆前塘,拆迁了18家农户的猪圈厕所,还建了水泥地面的文化广场。进塆的道路,也栽植了香樟行道树。
    门前碧水清,绿树村边合。如何保持村塆的整洁?一个新的课题,考验着“三万”工作组队员和村“两委”干部的智慧。
    每个农户分发1个垃圾桶,每个塆组至少建1个垃圾池,村里配置足量的垃圾清运车。分片配设村保洁员,对农户每户每年收取60元的保洁费,并由村集体筹集一定的资金,对保洁员实行月工资制和奖惩制。
    敦促保洁员履责,或者开展清洁乡村活动,村里成立村民理事会,由理事会定期或不定期开展文明卫生检查评比,组织开展保洁活动。按村里自然塆分布,将茶坳村划分为4个责任区。4名村干部,分别对各自的责任区实行“包保”责任制。
    “硬手段”的使用,旨在改变“坏习惯”。与“硬手段”相辅相成,工作组协助村支部和村委会,在两村分别开展了“十星级文明户”评比,通过树典型、奖先进,弘扬新风正气。
    有此还不够。结合万畈村实际,工作组购置了50套腰鼓和服装,配套购置了乐器,又请来指导老师培训,在万畈村成立了巾帼女子腰鼓队。以万畈村中心村为基地,巾帼女子腰鼓队成为山村里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引领着村民文化生活,也为讲文明、树新风打开了新局面。



从长远发展着手



    地处大别山群山丛中的万畈村,距宣化镇镇区3公里。而宣化,既有神奇的九女潭风景区、东流汇入淮河的竹竿河,更有革命胜地的“中原突围”纪念馆。“红色旅游”资源与“绿色旅游”资源的交映生辉,不应使身处其中的万畈村、茶坳村因坐失发展良机而寂寞。
    就万畈村而言,12平方公里范围内,有保存完好的6000余亩山场。市政协从更深广的领域提出的发展大别山革命老区经济社会发展试验区生态文化旅游,这其中,当然也就包括了万畈和茶坳。
    发展生态文化旅游,青山绿水必不可少,但如果青山绿水中的人居环境乱七八糟,也将会使志在必得的生态文化旅游黯然失色。清晰而明确的指向是,改造和提升这里的人居环境,并通过发展生态文化旅游,提升其“造血功能”,就可以为清洁乡村与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可持续的动力。
    事实上,万畈村中心村、余河、毛洼等村塆整治,已拉开乡村旅游的帷幕。全村的通村水泥道路,已达到20余公里。规划,保护和开发广袤的山场,市政协领导、“三万”工作组经多方联系,现至少有3位大客商有意投资万畈村生态文化旅游业。
    “一线一点”示范村建设,为市政协及相关部门继续扶持万畈村以及茶坳村提供了契机。新一轮的建设发展,将进一步拓展、深化“洁万家”活动的成果。


(孝感市政协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