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市县政协

一心为民解难事点点滴滴见真情——郧县政协开展驻村帮扶联系群众活动小记

2014-09-16 02:09:01  
字体大小:【

 

    眼下,刚被一场春雨沐浴过的田龙村生机盎然:整洁水泥路两旁的行道树郁郁葱葱,基地新栽的300多亩核桃树苗长势喜人,技术员正在向果农指导传授果树田间管理,乡亲们忙碌着为养殖户柯青的正搭建养羊场圈舍,铺设水泥路。乡亲们说,是郧县政协开展驻村帮扶联系群众活动给我们带来的新气象。


    杨溪铺镇田龙村,是郧县政协机关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和“新三万”活动联系点,地处偏远,海拔较高,全村1003人,人均收入不足4000元。县政协工作组入驻后了解到,该村收入水平较低,除了自然条件较差、资源缺乏的客观原因外,党员干部、群众信息闭塞,思想不开放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工作组通过与村“两委”协商,决定从摸民情、谋规划、抓示范、结亲戚、建机制五个方面入手,用实际行动为民帮困解难事,积极支持该村加快发展。


    摸民情,了解群众所需。县政协组织机关干部认真开展周末驻村活动,对田龙村逐户进行民情摸底。他们每到一户一边宣讲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和各项农村惠农政策,一边广泛征求对民生改善的意见建议,了解群众所思、所急、所盼。通过驻村工作组认真走访,详细摸清了全村基本情况,建立起所有家庭信息档案,队员们记下了厚厚的民情日记,收集到群众意见建议50多条,还形成了《关于田龙村经济社会发展情况的调查与思考》,对其中提出的建议得到县委、县政府和有关单位的高度关注和积极采纳。


    谋规划,厘清发展思路。思路决定出路。工作组通过全面调查,多次和村组干部、党员群众座谈,最后一致认为:只有发挥土地资源丰富的优势,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盘活土地资源,才能使农民增收致富有一个大的跨越。计划从以下几个方面具体抓起:一是立足本地资源抓特色农业。重点发展核桃、木瓜,力争户平2亩高效经果林,同时鼓励农户发展畜牧养殖业。二是完善基础设施。对村级公路进行维修,改造5000米通组自来水管网,加固两座隐患水库。三是搞好土地流转,发挥土地更大效益。四是稳妥地实施扶贫搬迁,将居住高山的农户逐步迁移到山下。为实现上述设想,工作组确定了政府引导、群众参与、市场运作的基本工作思路。


    办示范,引领经济发展。因循守旧是影响田龙村发展的最大制约因素。为了引导干部群众解放思想,工作组从示范引导入手,增强发展意识。带领该村党员干部和部分群众到柳陂王家学村、安阳镇琚峪村和茶店镇樱桃沟村参观考察,学习他们的发展经验,开阔发展思路。多方筹措价值5万元优质核桃树苗5000余株,请来专家进行指导,帮助建起了200多亩高标准核桃示范基地,补植、嫁接改造老核桃基地150亩。为加快带动养殖业发展,积极为退伍返乡青年柯青出谋划策,同县畜牧等部门一道解决生产中的技术、资金和用地问题,使养羊场顺利快速建成。通过牵线搭桥,介绍经营大户到本村承包土地400多亩,让闲置土地得到充分利用。工作组还积极协调,帮助该村向交通、水利等部门争取资金120多万元项目资金,用于基础设施改善。


    结亲戚,开展双认双扶。政协机关30名干部与17户困难农户结下了穷亲戚,开展了一对一或一对二的“认人认亲、扶贫扶智”活动。干部们在全面了解掌握他们生产生活、主要收入来源情况后,为帮助他们制定脱贫计划,积极想办法出主意。他们经常深入困难户家中,或通过电话与他们保持联系,及时了解近况,鼓励他们重拾战胜困难的勇气和信心。驻村以来,县政协组织已向该村贫困农户捐款捐物约2.1万元,组织农民参加县级以上技术培训50多人次,输出劳力解决就业60人,20名困难学生得到新资助,困难群众的生产、生活面貌有了明显改观。


    强堡垒,建立长效机制。村子富不富,关键靠支部。针对支部班子年龄、思想老化的问题,驻村工作组积极建议所在乡镇党委对田龙村支部班子进行调整充实,组织干部分期外出学习培训,不断提高村级班子整体素质。同时帮助规范和完善村两委会各项管理制度,协助搞好网格划分、网格员选拔与培训,购置了新电脑、办公桌椅,配齐了网格平台建设中的所需器材设备。目前,田龙村的各项管理逐步走向规范。


“开展驻村帮扶联系群众活动,让机关干部切实增进了与群众间的感情,也让干部受到了深刻党性教育和宗旨教育,今后我们将不遗余力,持续关注支持该村的各项发展”。县政协主席赵学国深有感触的说道。


(郧县政协  王贤文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