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物苍翠,生机勃发。在春夏之交,竹溪县政协以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为契机,组织开展的以近距离促膝访谈增感情、近距离排忧解难增信任、近距离释疑解惑增和谐为主要内容的“三近三增”活动如同夏日暖阳,滋润着竹溪大地,温暖着群众心田。
“让委员既走进田间地头,更走进人民群众的心头”
“王木匠,你把一天工钱甩一边,先和我们聊聊天。”简单平实的话语,一下拉近了政协领导与百姓的距离。4月2日下午,县政协主席尹熙祥,副主席周克新、姚庆菊、冯诗贵、王世汉等,带领县政协机关办委工作人员再次深入到中峰镇汤家坝村,就“三万”活动、春季农业生产、干部作风建设等入户走访座谈。针对座谈中群众提出的村级文化娱乐广场建设、工程车拉料时散落的建筑材料影响环境卫生、村里农田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因病因灾致贫的贫困户问题时,尹熙祥等领导都一一做了回答和解释,并和镇村干部一起商量制定了2014年帮扶规划:机关干部每人联系1个特困户结对帮扶,每户特困户赠送1头仔猪助力增收,每户配备1个垃圾桶美化环境,建设1000米河堤防洪抗灾,新修1000米田间作业路扶持产业。目前,各项帮扶工作正在落实之中。
从3月上旬开始,该县政协以“三近三增”活动为载体,让委员进农村、入农户、接地气,同人民群众建感情、立信任、心连心。活动以“察民情、听民声、排民忧、解民难、帮民需”为主要任务,组织政协委员深入乡村农户,了解乡情、村情、民情;深入田间地头,倾听农事、民事、家事;深入农家小院,记录所见、所思、所愿;通过协商议政、政协提案、社情民意信息等各种载体,反映基层群众的所怨、所盼、所虑,做人民群众的贴心人和代言人。具体做到“六个一”,即走访一批群众,发放一张民情联系卡,记录一本民情日记,反映一条社情民意信息,上报一份民情分析报告,帮助群众办一件实事好事。
三个多月来,200多名委员相继进村入户,用一句句朴实的话语温暖民心,用一个个感人的故事启迪民智,用一件件亲为的实事化解民优,与人民群众建立起“鱼水之情”。县政协委员敖汉杰说:政协委员要深入群众,首先就得学会与群众打交道、交朋友,虚心向群众请教,说老百姓能够认同的话,讲老百姓能够接受的理,做到“进得了门,谈得上话,交得上心”,在与群众接触交流中不断拉近与群众的距离。
县政协主席尹熙祥说:“开展‘双联双走’活动,就是要让委员转作风、进农户、接地气,同人民群众建感情、立信任、心连心。让更多的焦裕禄式委员在农村传播正能量。”
“既要让委员走进群众家门,更要把实事办到群众的心门”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家住中峰镇汤家坝村三组的许纯杰身患癌症陷困境,老伴中风生活难自理,儿子因车祸负伤丧失劳动能力,2个孙子上小学,全家仅有儿媳务工的微薄收入,因为治病,这个原本困难的家庭已负债累累。上次走访得知这一情况后,县政协副主席冯诗贵非常揪心,当场自费拿出200元慰问,鼓励他们坚定生活信心,克服当前困难。回去后,冯诗贵很快协调有关部门为其解决大病困难救助,4月24日,又亲自上门送去3000元的大病困难救助资金。
着眼小事问民生,细微之处见真情。县政协委员曾庆兵在汇湾镇走访时了解到,土地梁村一组47岁的曾巧玲因患子宫肌瘤接受化疗,儿子、儿媳在外打工,家里6亩田地是他们的主要生活和经济来源,这夫妇很勤劳,原本在农村相对条件较好,但因一场大病下来花费医疗费4万多元致家庭返贫,精神压力、生活压力比较大,当即决定将曾巧玲作为自己的帮扶对象,并立即采取帮扶措施,要求村干部在政策允许的情况下多关怀,自己多次找到民政等部门协调,先后为曾巧玲家争取资金7000余元,并与乡、村及有关部门接洽,将曾巧玲纳入农村低保对象,从根本上缓解了该户生活压力。
县政协副主席周克新说:“政协委员办实事要有诚心,要结合群众关心的现实问题量力而行,尽力而为。这样,群众才会信任你。”自“三近三增”活动开展以来,全县209名委员与232户困难群众进行“一对一”帮扶,帮助解决困难群众饮水、行路、住房、环境整治等问题300多件,帮扶资金物资200多万元,扶持联系户新建特色产业基地650亩,发展畜禽养殖项目18个,资助困难学生23名,促使200余户帮扶对象的生活状况得到明显改善。长期患病的兵营镇村民尚洪贵是县政协委员左可友的联系户,他出资7万元联合发展牛羊养殖业,帮助建起了标准牛羊养殖栏圈,现已饲养黄牛35头、山羊150只,获得了可观的收益。
(竹溪县政协 李章新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