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6日,随着竹溪县城“幸福东路”开始铺设沥青,标志着县政府承诺的县城5条泥巴路改造工程已全面进入硬化亮化阶段。这是县政协为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问题,采取政协主席与政府县长联合督办落实政协重点提案和政府“十件”实事的一个缩影。
人民政协有没有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竹溪县政协在践行群众路线中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答案。
开展民主监督察民情。自开展教育实践活动以来,县政协先后就发展环境、家庭农场、谷竹高速、生态移民、退耕还林等组织开展专题视察12次,提出建议意见38条。通过视察,促成了县政府相继出台了《推进农村经营机制创新意见》、《农村“空巢”老年人管理办法》等多个文件。推荐28名政协委员担任特约监督员、行风督查员、特邀评论员、政务服务监督员。受聘委员通过参与明察暗访、民主评议、执法监督、法院案件庭审、“百姓问政”等活动,推动了群众反映的城乡公交车、背街小巷硬化靓化、“生命通道”等多项问题得到初步解决。
强化提案工作重民生。“提案是民意最集中的反映,抓提案就是抓发展,办提案就是办民生。”这是该县政协的共识。为此,县政协以提案工作为抓手,着力解决群众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不断完善提案督办工作机制,实行“四改”办理提案,即由过去县直部门牵头承办改为县政府分管县长领办提案,由过去政协主导督办提案改为政府政协联合督办重点提案,由过去事后与提案人沟通办理情况改为提案人全程参与提案办理,由过去县政协提案委通报办理情况改为县政府政务督查室与县政协提案委联合通报办理情况,极大的提高了提案办理落实率。城南中心学校、农贸市场改造升级、县城泥巴路改造等一批事关民生、和谐、发展的提案得到了很好办理,深受社会各界好评。
反映社情民意诉民怨。采取定向约谈、走访委员、视察调研、深入界别群众、网络互动交流等办法,使广大政协委员知民情、报民忧,并通过《社情民意反映》将社情民意及时报送县委县政府领导参阅,较好的发挥了社情民意信息“直通车”作用。去年以来,共向省、市政协和县委县政府报送社情民意信息30多条,其中“山区烤烟生产应推广以煤代柴节能新模式”、“竹溪城区备用水源建设刻不容缓”等信息得到省市领导的批示,引起了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促进了相关工作落实。
驻村真帮实扶惠民利。2014年,政协机关联系村调整到中峰镇汤家坝后,县政协主席尹熙祥带领党组成员及机关干部,先后深入到村20余次,走访座谈群众260多人次,召开党员代表会议2次,确定了2014年帮扶计划,即机关干部每人联系1个特困户结对帮扶,每户特困户赠送1头仔猪助力增收,每户配备1个垃圾桶美化环境,建设1000米河堤防洪抗灾,新修1000米田间作业路扶持产业,新建1个村级文化广场休闲娱乐。目前,各项帮扶工作已基本落实到位。
改进机关作风暖民心。在落实《湖北省解决党政机关“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问题的若干规定》中,县政协及时改进了群众来访接待服务制度,在一楼大厅设立咨询服务处,每天安排1至2名干部轮流坐班,主动、热情接待来访群众,及时解答来访群众提出的相关问题,力争给每名来访群众一个满意的答复。县政协在一楼大厅设立公告栏,逐日公布政协领导及机关干部去向,周末安排机关干部轮流值班,敞开机关大门,方便群众全天候到政协反映情况。
(竹溪县政协 李章新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