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市县政协

郧西县政协紧盯民生服务开展民主监督  群众办事难问题得到解决

2014-09-16 02:13:55  
字体大小:【

 

    近日,郧西县政协主席、副主席、常委深入到县政府行政服务中心开展视察,看行政服务中心服务工作怎么样,看对待群众态度怎么样,看该简化的程序简化没有……。现场看到,城关镇农民邓某申报办理养老和医疗保险,不到20分钟全部办完……


    “让群众办事不多头跑路,不重复跑路,甚至在家就能把事办成”,这是郧西县委、政府对群众的郑重承诺。今年以来,郧西县政协围绕县委、政府关心,群众关注的窗口服务问题开展跟踪监督,切实促进了窗口单位服务群众水平。


    一是通过调研、视察,建议加快服务平台建设。过去,郧西县政务服务中心仅入驻16个单位,共有32人办公,人员不足,功能不全,群众办事常要跑东跑西,非常麻烦。今年初,县政协通过调研,积极帮助群众呼吁。县委、县政府认真接受政协的建议,对县政务服务中心进行升级,对县直各部门进行排查摸底,要求服务、审批部门必须进驻县政务服务中心。改造后的县政务服务中心设施齐全,县直20个部门、76名工作人员集中办公,可办理150项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真正实现了“一个窗口对外、一条龙服务、一站式审批”,有效避免了群众办事“两头跑”甚至“多头跑”现象。


    建议办事窗口尽量前移。县政府将该县将临时身份证办理、结婚登记等39项行政审批和服务事项下放到乡镇,各乡镇按照“四统一”要求(统一设计标准,统一进驻事项,统一窗口标识标牌,统一配备电话、电脑、打印机、复印机、饮水机、休息椅等设施),建设便民服务大厅,计生、社保、民政、公安、司法、财政、集镇办等部门全部进驻大厅。各行政村按照“六有”标准,即有场所、有牌子、有人员、有设备、有记录、有制度,建起便民服务室,负责向群众提供各类服务。


    建议县级权力尽量下放到乡镇。以前,郧西不少偏远村的村民到乡镇、县城办事,要跑几十公里,甚至几百里,十分不便。为解决偏远村群众办事不便问题,政协建议县委政府及有关部门把服务和审批事项能下放的全部下放到乡镇,送服务上门,尽量做到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该县组织300名县直驻村干部和上千名乡镇驻村干部、村干部给群众当“代办员”, 免费为群众代办各类事项。夹河镇大王沟村五保老人胡祥和不识字,退耕还林补贴全部委托村治保主任廖宗平办理。廖宗平还为村民代办养老金领收、电费话费收缴、孩子上户口、身份证办理、建房申请、生育证明等,每个月要在镇村之间来回跑30多趟。


    二是通过民主评议,促进服务水平提升。为提高服务质量和办事效率,该县政务服务中心建立落实窗口受理制、首问负责制、一次性告知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五项制度;在醒目位置公开服务事项、办理依据、办事程序、办结期限、收费标准和投诉电话,以及办理人员姓名、联系方式等,让群众由“进门懵”变为“一眼清”;窗口服务人员严格执行“四请”(请坐、请喝一杯茶、请问办什么事、请您走好),为群众提供标准化优质服务。县政协围绕这些措施的落实,开展视察和民主评议活动,有效促进了有关问题的整改落实。


    县政务服务中心作为全县为民服务的“龙头”,在每一个窗口安装电子评价器,开门纳评;推行“首席代表制”,各行政审批部门明确有签字盖章、审批权限的干部任“首席代表”,现场审批;对需要多个部门联合审批的则组织“并联审批”。今年5月,襄阳企业家王锐在郧西投资8亿元建设鑫通物流园。县政务服务中心召集发改、林业、国土资源、住建、环保等部门集中审批,3个月就办结各类手续,工程建设得以顺利推进。


    民生无小事。郧西县政府及其有关部门,认真接受政协建议,不断优化政务服务,不断推动便民升级,着力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郧西县结合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致力加强县乡村三级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完善设施,创优服务,仅县政务服务中心就接待服务事项5.7万件,及时办结率100%;受理各类行政审批3.5万件,办结率97%以上,得到群众好评。


(郧西县政协  赵毅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