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植树造林和生态修复作为生态文明建设的一号工程,建设天蓝、地绿、山青、水秀的绿美家园,不仅是水源区人民生态美、生活好的生存需求,更是涵养一库清水永续北送的使命担当!”在4月15日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政协召开的生态和美水源区建设专题协商会上,政协委员建言为建源头绿美家园、送北方一江清水注入了最强活化剂。
送水之后如何保水质?是水源区建设的头等大事。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顺利实现通水后,作为核心水源区的郧阳(原郧县),把建设“江面碧波荡漾、两岸绿树成荫”的生态和美水源区作为全民行动重点推进。区政协积极响应,作出示范,向政协委员发出了的倡议,把本年度第一次专题议政性常委会会议的中心议题明确为生态和美水源区建设,自元月开始进行了长达三个月的专题调研。包括林业、环保专家学者和基层界别代表在内的60多名政协委员深入20个乡镇,深入林特基地察看现场,比对生态指标寻找差距,走村入户征询民众建议,形成了包括打造立体绿化空间、加强生态修复、加大水土治理、生态建设产业化等在内的20多份建言材料。
“按照建设全国最大的生态移民示范区、国家级农村清洁水源试验区的功能定位,坚定不移地将绿色作为第一考量,坚持绿色规划先行、生态保护先行,建设“绿带+廊道+板块”的生态格局”。张瑛委员首先划出了生态和美水源区的建设蓝本。
“重点抓好汉江库岸治理、库边缓坡浅水区防浪景观林和滨水公园过渡林建设,打造滨江景观带;统筹推进村旁、路旁、宅旁、河旁土地绿化”。党群委员的建议不仅使市民能够享有优质绿色福利,而且筑起了一道道坚实的防护堤。
“景观林建设应与原植被保护相结合,要避免因植树而造成水土流失产生次生祼地,注重发挥乡土树种固本作用,确保汉江水洁净清澈。”林业专家常春祥委员赶紧接过话茬不无隐忧的说。
“生态修复要严格按照谁破坏谁治理,谁受益谁治理的原则,形成联建共管机制,严守生态红线,同时发展循环经济,借力市场主体、市场机制,实行规模化、基地化造林,以此激活生态建设的源头活水。”基层林业工作者王洪涛委员给补绿增绿开出了良方。
“持续开展清水行动、蓝天行动,确保工业企业污染物达标排放,推进农村环境连片综合整治,启动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确保饮用水安全”贾宗瑾代表民革支部的发言掷地有声。
四个小时的议政建言,共收集到委员的生态和美水源区建议39条。“一方面要将这些建议转送部门成为保护水源的有益参考,另一方面要倡导全社会形成善待自然、呵护环境,节约能源、珍惜资源,厚生爱物的生态文明道德规范”。区政协主席赵学国道出了这次协商议政会议的目的所在。
(十堰市郧阳区政协 王贤文 陈红梅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