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8日上午,麻城市政协副主席杨来凡、董汉卿带领政协委员到歧亭镇考察丫头山古村落保护。看到丫头山古村落抢救修复工地机器轰鸣、人声鼎沸,考察已修复民居,政协委员对提案建议得到有效落实感到满意。
麻城位于湖北省东北部、大别山南麓,黄麻起义曾在这里爆发,许多历史名人曾在这里留下足迹。境内文物点众多,文化遗址遗迹分布面广。经过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共发现野外不可移动文物点1700处,其中古遗址449处,古墓葬450处,古建筑476处,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295处,石窟及石刻30处。歧亭镇丫头山和杏花村、黄土岗镇小漆园村、木子店镇王家畈村、夫子河付兴湾村被列入国家传统村落。
长期以来,由于古建筑和文物点多面广,地方财政投入不足,加上许多文物为乡村民宅,损毁严重。针对这种情况,2013年麻城市政协结合湖北省政协“传承荆楚文脉”的主题研究,积极开展麻城文化遗址遗迹、古建筑的调研考察,写成《关于进一步推进麻城文化建设的建议》和一系列提案,提出“积极抢救保护古建筑,推动古建筑开发利用,推进文化产业的发展”的建议。
这些建议得到了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由政府主要领导牵头,积极开展古建筑的保护利用。麻城市出台了《麻城市文物事业发展规划》、《麻城市文化遗址遗迹保护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先后累计投资2000多万元维修了柏子塔、乘马会馆、孔庙、甘露寺,筹建移民博物馆,完成了金罗家古遗址、喻家楼古城址勘探调查。麻城还充分发挥文化、旅游、生态“三位一体”优势,坚持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社会参与、多渠道融资,大力实施古建筑保护利用,通过强化责任包保、项目支撑、科技投入,打造艺术会所、民俗客栈、特色酒吧、传统作坊等各类业态,让古建筑再放异彩。今年以新修复的柏子塔为核心的九龙山地质公园旅游人数激增,修复的乘马会馆被定为红色教育基地,修复的孔庙成为民间收藏市场交易中心,推动了麻城文化产业的发展。
(麻城市政协 蔡金龙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