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在竹溪县农村客运公交车上,在距县城60余公里的兵营镇上班的一基层职工高兴地说,“现在上下班坐公交车真是方便,再也不用骑着摩托车受顶烈日冒严寒之苦了”!
而同车的李大婶也由衷感叹,“以前不通公交车,自家养的土鸡味道再好也卖不到好价钱,而现在我们可以乘车去县城卖土特产,当天去当天回,党的政策真是好啊” !
这一惠民举措得益于竹溪县委、县政府为切实解决农民群众出行难问题,大力实施的“村村通客车”工程,也离不开县政协的建言助推。该县仅今年以来已完成通村路改造200多公里,新开通城乡公交线路3条,新增通客车行政村42个,全县300余个村已覆盖260多个,预计到年底实现“村村通客车”目标。
竹溪县地处秦巴深山,全县30多万人口大部分居住在乡镇。国家实施“村村通”公路以来,该县实现了村村通公路,初步缓解了“行路难”状况。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基层政协委员反映,仅有公路“村村通”而无“村村通客车”, 私营小型客运车票价高、不安全、难管理,山区群众特别是居住在高山地区的群众出行仍然较难,一定程度影响了脱贫致富。
县政协委员、向坝乡高泉村负责人李强在政协会议联组讨论发言时说,我乡离县城200多公里,干部群众出行到县城平时坐私营小型客运车车费一趟是80元往返160元,而春运期间则是一趟130元往返260元,这对于贫困县的干部群众来说是一笔很大的开支。如果早日开通公车交,政府给予优惠政策和一定补贴,将为群众出行减轻经济压力,促进山区经济发展。
县政协组织委员进行深入调研,在调查报告中从摸底调查、制定方案,到组织实施、筹措资金、市场管理、补贴落实等方面提出可操作性的建议,提出构建以“乡镇为支点,基层村组为血管,城区、乡镇、村互联互通,安全快捷经济惠民”的农村客运网络,建设县城至乡镇4小时交通圈,实现全县村村通客车。
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召开政府常务会议进行研究并分解落实了政协建议,将“村村通客车”作为政府“10件实事” 和“民心工程”的重中之重推进落实,借助全省“新三万”活动的政策东风,推出系列举措,明确将农村客运纳入社会公益事业,在财税政策上给予支持,有关部门积极上争项目,广辟资金渠道,克难攻坚,分步推进实施,“村村通客车”通车率越来越高,基层群众出行条件越来越好,交通“大动脉”与“毛细血管” 越来越畅通,缩短了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赢得了农民齐点赞。
(竹溪县政协 彭勇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