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防止“地沟油”等餐厨废弃物流向市场餐桌?20日,武汉市江夏区政协召开专题会议,就全区餐厨废弃物管理工作与区政府及相关部门开展专题协商。区政协主席张敏强调,要以“三严三实”精神来规范餐厨废弃物的收运、处置,借鉴并探索资源利用新路径,使餐厨垃圾变废为宝。
自今年4月起,区政协对全区526家餐饮单位的废弃物生产流向开展调研,了解到全区现有餐饮服务单位3990家,城镇化地区餐饮单位每天产生的潲水约为35吨,一是出售,将泔水卖给个体养殖企业或个人,为“潲水猪”“地沟油”提供了原材料;二是直排,小店产生的潲水一般混入生活垃圾、排污管道,易给河道治理带来影响,恶化水环境。
《武汉市餐厨废弃物管理办法》于2013年12月1日起实行,早在2011年7月,我市被确定为国家第一批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城市之一,并拟分2批建设5座餐厨废弃物处置厂,处理规模均为200吨/日,其中一座,武汉江南片餐废处理厂项目,选址于我区郑店黄金工业园,项目已完成土建施工,正在进行设备安装,预计今年下半年建成投产,建成后对我区餐厨垃圾处理利用将带来一系列食品安全和环保红利。
座谈会上,与会人员围绕餐厨垃圾的回收、处置、利用及管理运作提出了大量富有前瞻性的意见建议。特别是政协委员调研组通过实地考察重庆、河南两地餐厨废弃物处理厂,学习外地处理厂实现垃圾粉碎分离、提取油脂加工生物柴油、残渣压滤脱水制肥、污水处理等工艺和“从餐桌—无害化处理(有机肥)—有机蔬菜种植—餐桌”的餐厨处理模式,对我区餐废处理路径提供借鉴意义。
在充分肯定大家的建议后,张敏指出,要拿出严和实的工作态度和作风,对餐厨垃圾出去进行摸底监管,实行市场化收运方式,做好郑店片区老百姓的宣传工作,加强环保措施,借用好经验,打造适宜本地餐厨垃圾处理新路径,变废为宝,实现节能环保与食品安全双赢。
副区长刘谅军与会,并对政协工作表示感谢。
区领导祝方东、任丽英,张霞、盛主义、祝红卫与会。
(武汉市江夏区政协 吴勇 方芸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