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协委员 >委员风采

创业 创新  惠及乡亲

2015-10-10 12:15:14  
字体大小:【


    他勤奋敬业,他稳沉低调;他创业致富后只有一个梦想,那就是“想让大家都富起来!”;他十余年如一日,为了身边的人共同致富、为了那些乡亲早日脱贫,敢于担当,乐于奉献,当地老百姓有口皆碑。他就是枝江市第五届政协委员、长江源研磨工具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徐浩。

 

    在乡镇企业异军突起的年代,徐浩进了一家镇办企业,从农民变成了一名工人。他钻业务,攻文凭,从厂副到厂长似乎一帆风顺。还没等他春风得意,企业改制,他下岗了。1996年他鼓起勇气,靠贷款、借款,筹资买下了白洋集镇上的一家砂布厂,接收了所有设备和员工,从此走上了艰苦的创业之路。

 

    金融风波和银根紧缩,让徐浩行船偏遇顶头风。企业原材料购不回,工人的工资发不出,借一万块钱要求几个人才凑得齐。1997年的一天,企业收到一笔4万多元的货款,本可缓解一下燃眉之急,可汇款被银行扣了贷款,徐浩欲哭无泪。但他没叫一声困难,他一方面找亲朋好友借钱,一方面从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把握质量、诚信客商等方面突破。为了准时交货,他与工人们一道加班加点,为了按时发车,他参与搬运上货,有时一干一通宵。他外出采购往返坐货车,为了打通市场,他以“薄利”为切入点,赢得客商。艰苦创业,企业生产经营步入正轨。徐浩到河南工业大学招来凃附磨具专业毕业生陈国强,发挥小陈懂业务,熟英语,会网络等特长,安排小陈在浙江义乌小商品市场建立对外销售窗口,7年间,小陈把长江源研磨工具80%以上的产品销售到世界各地。一个不善张扬的徐浩经营着一个不到百人的小企业红红火火,年销售收入达到3000多万,徐浩成了当地有名的农民企业家。

 

    徐浩成功了,致富了,作为一名政协委员。他义无反顾地帮助弱势群体,勇于担当社会责任。

 

    徐浩率先致富了。他没有忘记他厂里的工人,他常对厂里的工人说:“只要我有饭吃,大家就都会有饭吃!”。

 

    走进徐浩公司的车间,人们不难发现工人大多是本地的农民,其中还有部分是有部分劳动能力的残疾人或智障人士。为了解决他们的后顾之忧,这几年他为职工办了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投保率达100%,工人们感激的说:“徐总个人富了,可从没有忘记我们呀!”

 

    农民龙发先身患胃病,妻子呆傻,女儿弱智,一家人种田无能力、生活无着落。徐浩知道了龙发先夫妇的情况后,主动安排龙发先夫妇进厂做包装工,并给了他们宽松的工作环境:夫妻两人的工作时间随意,以记件制计算工资。不会包装,他请人教;不会计数,他请人数。不仅如此,徐浩还让自己的爱人为龙发先的女儿添制新衣。每年龙发先能领到了上万元的工资,过年时还得到了厂里的两份慰问品。在徐浩的帮助下,去年小女儿龙晓青考上高中,徐浩还奖赏她1200元的学费。

 

    职工张应洲,早年丧妻,带着两个女儿生活,家里欠下4000多元的外债,徐浩安排他进厂里做工,几年间,张应洲还清了债务,还有了4万多元的积蓄。农民杜德友,哑巴,40多岁没成家,还承担赡养70多岁父母的义务,徐浩也招他进厂,他每月可得2000多元的工资,过年过节,厂里还发给他慰问金,杜德友对徐浩十分地感激,他常对人打着手语说:“是徐浩让他有了一个固定的收入”。对特困职工、残疾职工,每年过年时还特发600元的帮扶金。

 

    2012年初,徐浩以政协委员的身份与善溪窑村低保户农民蒋泽新建成对口帮扶户。蒋泽新前妻患癌症去世,后妻是残疾,儿子在外打工,无固定工作。徐总与其约定并承诺帮其脱贫致富。儿子听说后也带着媳妇回到家挣钱养家。徐浩还每年为其捐资2000元,帮蒋家发展养鸡业,年底还给他送米送油。三年来,儿子进厂打工,媳妇在家养鸡,蒋泽新打理农田,每年养鸡1000余只,年增收6000多元,如今人平收入可达4000多元。在他的影响下,今年6月,他在美国工作的女儿徐萍和美国籍女婿徐丹燃(中国名)找到白洋镇政府,请政府给她夫妇介绍一位贫困户学生,夫妻俩亲自到学生家,给学生交了学费,承诺负担其学生读大学的所有经费。徐浩的那份爱心在传承,在延伸。

 

    陈国强是他从大学引进的技术人才,一开始,徐浩就暗自决心把小陈留在白洋,让其为当地经济发展作贡献。小陈第一年吃住在徐浩家里;第二年被派到义乌与同学杨俊一起在义乌建办事处,设窗口。小陈在义乌带着“做好办事处、筹备组建自己的公司等”任务在义乌干了7年,徐浩还多次带小陈到国家会议中心学习。2012年正月初八,徐浩拿出6万元在白洋镇为小陈俩口举办隆重的婚礼。并他鼓励他在“五峰工业园”办起了自己的工厂,徐浩从建厂房、办执照、进设备到担保贷款、融资一手操办。2015年7月8日,陈国强小俩口创办的“湖北重泰研磨工具有限公司”正式开业,预计明年产值将达到一个亿。

 

    徐浩然在发展自己企业,帮助他人发展的同时,还利用企业界朋友和知名人士穿针引线,内引外联,为当地引进3家企业,受到各级党委、政府和有关部门的充分肯定。

 

    不仅如此,他还十分热爱公益事业,农村修公路、建学校他都主动捐助,据不完全统计,他共捐助资金达40多万元兴办各类公益事业。


(枝江市政协  李红明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