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首页 >机关建设 >机关建设

精准帮建不寻常——省政协机关开展“我为精准脱贫办实事”活动侧记

2019-06-14 15:11:26  
字体大小:【

『前言』为认真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赢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好省委省政府《关于全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决定》,省政协两级党组精准施策、省政协办公厅精心组织、省政协机关合力攻坚,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定点帮扶的驻点村——房县化龙堰镇高桥村走进了脱贫摘帽行列。2019年4月25日,省委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联合印发《关于2018年度省驻农村工作队(扶贫工作队)考核情况的通报》:省政协办公厅获评工作突出的支持单位;省政协办公厅驻村工作队获评工作突出的工作队。


为进一步抓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5月22—24日,省政协副秘书长、机关党委书记周向阳同志带机关各党支部的同志又赴驻点村开展“我为精准扶贫办实事”活动,他们把“群众有所盼、党员有所为”的信条写进高桥村群众的心里。下面,摘编一组参加这次活动的同志采写的稿件。

 

5月22日至24日,省政协副秘书长、机关党委书记周向阳同志带领省政协机关21名党员干部赴房县化龙堰镇高桥村,开展“群众有所盼、党员有所为”——我为精准扶贫办实事社会实践活动。


援建“四点半学堂”、幼儿示范教学、党建活动到农家……一个个具体的帮扶举措,为高桥村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打了一剂“强心针”……高桥村的群众禁不住感叹:“省政协机关办实事,每次都办到我们心坎上!”

 

紧牵“牛鼻子”,“项目化”推进

5月23日,孙志国又在“扶贫日志”上写下了重重一笔:今天,机关开展的“我为精准扶贫办实事”活动主题——“群众有所盼、党员有所为”,确实具有针对性,办到了群众心坎里……


孙志国是机关驻村工作队(扶贫工作队)队长。他介绍,高桥村位于秦巴山脉,受诗经故里、木耳之乡、花菇之村、房州古镇等周边特色环境的影响,有着独特的发展潜力。省政协发挥资源优势,拟制了《高桥村综合发展规划》,将发展定位、村庄布局、主导产业、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项目全方位纳入规划当中,为高桥村的振兴发展提供了路线图和指南书。


“为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好省委省政府《关于全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决定》,省政协办公厅牵紧精准脱贫工作的‘牛鼻子’,采取‘项目化’推进的方式,把精准脱贫的各项工作落到实处。”省政协机关专职副书记、党办主任李学良介绍说,今年,省政协办公厅精准扶贫重点推进三项工作:一是协调省直单位在产业发展、项目资金安排上给予支持;二是动员办企业的省政协委员到扶贫点调研投资;三是扶持120万元用于高桥村乡村振兴发展……


高桥村驻村工作队墙壁上挂着一张“帮扶工作动态统筹图”,大到帮扶目标计划、实施方法和步骤,小到解决多少个问题,都赫然在目。围绕“产业兴旺”要求,帮助高桥村引进、培育1个优势明显的群众致富主体产业;围绕“生活富裕”要求,因户施策发展产业到户;围绕“生态宜居”要求,改造洗衣池、建设风雨亭、安装太阳能路灯;围绕“乡风文明”要求,以“四好”示范创建为抓手,组建中老年民乐队、民歌队等,常态化开展打腰鼓等文体活动;着眼“治理有效”要求,完成“党员干部教育基地”建设……这一个个量化的职责、细化的指标,把帮扶“软指标”变成“硬杠杠”。孙志国说:“工作做不做、什么时候做、做到什么程度,驻村工作队应该说有不小的‘自由裁量权’。省政协办公厅实行‘项目化’推进,压实精准脱贫的工作责任,推着我们前行,‘没事找事’、每天想事成了习惯,以前棘手的难事、拖了明天拖后天的慢事,我们都列出了解决时间表。”


“去年,我们实施完成了12件民生实事;今年,我们启动实施16件民生实事。”孙志国介绍,目前,16件民生实事已按计划开始落实。比如,针对生活保障设施不配套问题,已经展开了临溪生态步道建设,洗衣池、风雨亭建设;针对以旅游拉动村集体经济,建成、运营10个生态自助厨房,扶持1—2家农家乐;针对留守儿童问题,建设“四点半学堂”,开展“双扶”活动……


走在田间地头,听着驻村工作队同志的介绍,我们感觉高桥村的一沟一渠、一草一木、一山一水都深深地印在他们脑海里。

 

坚持问题导向,力图标本兼治

 走进高桥村,放眼望去,一幢幢漂亮的农家小楼相邻而居,硬化的路面纵横交错……


2013年,省政协办公厅驻点帮扶高桥村时,这里还是省级深度贫困村,没有几幢像样的房子,没有一条像样的路。仅仅几年时间,高桥村就实现了大变样。是什么力量让高桥村在这么短的时间里“改头换面”?村党支部书记任传华说:“省政协机关的定点帮扶功不可没。”


是的,为了帮助高桥村脱贫致富,省政协两级党组坚持问题导向,一步一步深入,做到不解决问题不撒手,不致富脱贫不罢休。


俗话说:农村富不富,关键看支部;支部强不强,关键看“头羊”。定点帮扶之初,省政协的同志通过调研,感到高桥村党组织力量太薄弱。虽然有30多名党员,但长年在家的只有10多名,而且大多是60岁以上的老党员。一个村没了带头人,没了当家人,整体脱贫发展困难重重,集体经济发展几无可能。基于此,省政协机关党组把加强高桥村党组织建设作为脱贫攻坚的首要任务来抓:省政协主席徐立全、常务副主席李兵等领导亲自到驻点村开展扶贫调研;省政协秘书长、办公厅党组书记、主任翟天山同志挂帅任扶贫领导小组组长,开展精准扶贫工作;政协机关每年组织党员干部赴高桥村开展主题党日活动,让每个支部帮扶结对一户贫困户;驻村工作队坚持面对面帮带……这次“我为精准脱贫办实事”活动,他们把“以党建促精准脱贫”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内容。一到高桥村,周向阳同志就带机关党建工作经验丰富的同志直赴村委会召开座谈会,难题会诊、问题研讨,手把手传授方法,面对面交流经验,着力提高村支部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机关的同志分成3个小组分别深入到村老党员家中,畅谈党的富民政策、交流党建工作经验、征求党建意见建议……村党支部书记任传华感慨道:“省政协机关直接帮到村最薄弱的环节,让我们受益匪浅。现在村支部凝聚力、向心力大大增强,这些宝贵的经验财富,远胜过任何物质上的帮助。”


“站在墙角晒太阳,等着政府救济粮……”这是刚到高桥村帮扶时许多村民的现状。现实使省政协机关的同志认识到:不把那些“等靠要”思想根除,脱贫就只能是一句空话。为此,他们把增强群众脱贫致富的主动性作为重要职责。每次到高桥村,省政协的同志都深入到农户家中,调研组的同志每到一户,都积极宣传党的富民政策、鼓励农户脱贫致富。去年5月,机关干部赴驻村点开展了“五个一”行动:一次具体帮扶、一次农家碰饭、一份调研报告、一篇体会文章、一户扶贫APP;今年,他们以“群众有所盼、党员有所为”为主题,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不仅从物质上帮助村民解决问题,更是帮助他们办起了“四点半学堂”,解决村民的后顾之忧,丰富村民的精神世界。机关的同志感叹:从前觉得送点钱、购置一些文体娱乐器材,就算是很不错的帮扶了。现在看来,这些虽然很重要,但不是治本之策。只有把思想问题解决好了,其他的问题才好解决。这样的帮建,才能帮到点子上。


正是因为一个难题一个难题突破、一个矛盾一个矛盾化解,一个节点一个节点推进,高桥村才向脱贫路上一步一步扎实迈进……

 

有效做法制度化,成功经验长效化

近几年来,省政协先后筹措资金近千万元,帮建高桥村脱贫攻坚,使高桥村很快步入了脱贫摘帽的行列。如何确保高桥村脱贫之后不返贫,从而推动精准脱贫向深度和广度发展?他们探索实施了“驻村、带乡、帮县”模式,推动村级农业全面升级、农村全面进步、农民全面发展,使高桥村向脱贫致富先进村奋进。


成功经验长效化,耕地面积产业全覆盖。产业兴旺是重点,它能提升农业发展质量,培育乡村发展新动能,带来农业强、农民富。高桥村引进市场主体4家,发展特色种植基地1970亩,建成黑猪养殖基地1个。目前,全村耕地除老百姓生活所需菜园外,已实现产业全覆盖。同时,还大力发展扶贫作坊和电商扶贫,建成可容60人的扶贫车间一个,占地400多平方米的“扶贫微店”也投入运营,实现群众家门口就业增收。


有效做法制度化,贫困户利益全链接。坚持把贫困户增收作为产业发展的根本目的,建立长效链接机制。围绕“党支部+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模式,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4个,采取村集体投入,百姓入股模式,实行利润分红,真正做到“户户有项目,人人有事干”,通过股金、租金、薪金、红金的带动,老百姓实现就地创收,全村租金和薪金年达到200余万元;针对10户“三无”贫困户,探索实行黑猪“寄养”方式,使贫困户年均增收1000元以上。


突出特色创品牌,集体经济收入稳步增长。引进和发展具有辐射带动能力、能够长期稳定增收的优势产业,大力培植村集体经济收入。建成的光伏发电站,年均可为村集体增加稳定收入18万元以上;建成生态黑猪养殖场,每年土地租赁费可为村集体增加收入10万元。


瞄准短板求突破,社会民生事业扎实推进。按照保基本、促发展的要求,推进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实施电网改造工程,加强村级环形主干道建设,村基础设施实现全面升级。启动“水肥一体化”试点项目、推进“厕所革命”和无差别危房改造、实施防洪河堤治理、建设垃圾中转站和生态公共厕所,村庄环境面貌实现全面改善。加大“民办公助”幼儿园建设、“四点半学堂”建设,做到幼有所育、学有所教;改造村级卫生室、引导参保基本医疗、签约家庭医生,达到病有所医;完成24户、79人易地扶贫搬迁,实现老有所养。


在省政协的精准帮扶下,高桥村正一步一步向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