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协商活动 >2016年度

精准施策 补齐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短板

2016-04-29 17:32:22  
字体大小:【

 

  “孩子的眼神、泥泞里的脚印……”随着电视短片《扶贫先扶智 聚焦民族地区基础教育难题》的播出,省政协第二次月度协商座谈会拉开帷幕。
    会前,省政协办公厅分别向部分委员,部分市、州、县政协发出调研和协商的邀请,省政协数个调研组走进深山,省政协主席、副主席分别带队进行了多次专题调研。
    走一路,看一路,听一路,思一路,政协委员关心民族地区发展的感情愈发真切,建言献策的积极性更加高涨,向省政协递交了数十篇建言材料。
    协商会上,真话,实话,真言,都是为了民族地区学生健康快乐成长。
    有这样一组数据,可以让我们了解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发展成就。“十二五”时期,我省民族地区10县市教育专项经费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实现了翻番,相关指标提前达到和超过2020年国家有关规划目标。
    尽管如此,会前,政协委员深入调研后提出,民族地区基础教育,与我省其他地区和平均水平相比,仍然是全省教育事业和扶贫攻坚短板中的短板。
    如恩施州,5人以下教学点108个,学生316人,教职工150人。山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超编缺人、“名超实缺”、工作艰苦。
    短板和难题毋庸讳言,有不少是历史欠账,更多的则是新时期的新期待、新要求。“营养午餐在一些学校成了‘幸福的烦恼’。”省政协主席张昌尔在恩施市芭蕉侗族乡调研时说,给学生供应营养午餐,是大好事,体现了国家对下一代健康成长的关爱。然而,办好这件事,让每位学生每天4元钱的午餐费都实实在在吃进口中,也不容易,请炊事员、管理账目等增加了经费开支,却缺少相关配套资金支持。
    会场上,政协委员、专家学者、基层政协工作者在思考、在交流。
    为了摸清底数,省政协常委、省政协民族和宗教委员会主任余立国和调研组一道,两个月内三上恩施调研。他和省政协委员、恩施州政协主席甘方谦对于短板的认识基本一致:发展不均衡、经费投入不足、师资“形满实缺”、信息化发展滞后。
    对营养餐配套资金,余立国建议实行省财政兜底,甘方谦建议按照校均10万元/年标准安排。两位委员同时建议将民族地区教师编制标准提高10%。
    面对难题和短板,政协委员争相以创新的理念、改革的办法,寻求着破解、补齐的良方。
    为保证正常教学,恩施州临时聘请了760名老师。师资是优质教育资源的核心,如何使老师“来得了、留得住”?
    省政协委员、恩施州教育局局长贺其明建议,依托本地高校建立科学的教师定向培养机制,学生与县市教育局签订定向培养协议。全国政协委员、长江大学副校长郑军建议,补充农村学前教育师资,鼓励地方实施免费师范生计划,定向培养农村学前教育师资。省政协委员、武汉正浩会计师事务有限公司董事长万汉英建议,全面实施“特岗计划”、“特色招聘”等措施,鼓励引导高校毕业生到民族地区偏远农村学校任教。
    差异化政策、教学改革、大班额现象、留守儿童等,成为本次月度协商会场的高频词。“民族地区基础教育最短的板是‘三缺’:缺师资、缺资源、缺方法。”全国政协委员、华中师范大学党委书记马敏建议,用“互联网+”思维,以城带乡,城乡结合,通过同步课堂、专递课堂、双语教学等信息化手段解决民族地区教学点开齐课、开足课、开好课的难题,提高农村教师信息化应用能力。
    省政协常委、省作家协会副主席刘醒龙充满感情地说,孩子们只要有了合适的条件,都会成长成才。他建议,充分认识少数民族母语教学的重要性,将其作为特色领域予以强化;重视发挥亲情教育在孩子成长中的积极作用,在学校布局,特别是在教学点设置上予以充分考虑。
    省政协委员、十堰市政协副主席朱仕雄建议,组织开展民族教育专项培训或民族体育、音乐、舞蹈等专项培训,培养一批民族教育专业教师。
    一个上午,49条具体建议摆了出来。
    会场,观点在交流、在碰撞、在交融,补齐民族地区基础教育短板的共识在增进、信心在增强。

  委员建言
    王应华(省政协委员、宜昌市人民政府副市长)
    建立民族地区“省级统筹、省县共担”的教师工资财政保障机制。建立民族地区“免费培养、定向招录”的教师补充机制。建立民族地区“县管校用、全员聘任”的教师管理机制。
    陈新(省政协专职常委、民族和宗教委员会副主任)
    简政放权,将数量庞大、实际情况千差万别的中小学校和师资的管理责任与权力,授予县市政府及其教育主管部门。尽快出台政策,对民族地区和边远山区基层从教三十年的乡村教师授予荣誉称号,大力表彰可称“师魂”的老园丁。
    曾志梅(来凤县政协常委、来凤县实验小学副校长)
    解决“大班额”问题是燃眉之事。做好教育定位、投入、管理,同时组织开展优秀教师定期“送教下乡”和“城乡教师交流”活动,开展班级对班级帮教活动等。
    张廷瑜(省政协委员、五峰县政协副主席)
    制定出台学生托管托教机构管理办法,鼓励和支持各类社会组织依托学校和社区综合服务设施举办农村留守儿童托管托教服务机构,着力加强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延伸办学。
    李云达(长阳县政协主席)
    对民族贫困地区而言,经济社会发展要与教育发展相协调,解决教育经费投入缺口问题;精准扶贫要与教育脱贫相协调,出台建档立卡贫困户中在读高中生免学费政策;区域间教育政策要相协调,建立省域内基础教育教师待遇以及各项财政性奖励政策的统一保障机制。
    姚源波(清江外国语学校总校校长、省民办中小学协会副会长)
    省级出台指导性意见,明确公、民办教育的功能定位。出台差异化财政政策,公办改薄扶弱,民办扶强,提高教育供给质量。尽快出台省级促进民办教育发展的实施意见。
(记者张辉、通讯员郑轩 记录整理)

  现场回应
    省教育厅:进一步突出战略定位,把民族地区的教育特别是基础教育,作为教育精准扶贫的主战场,优先改善、优先安排、优先补充;进一步聚焦问题整改,对委员建议进行整理,实行清单式管理,分类办理;进一步完善支持政策,创新机制,让政策受益面真正受益。
    省财政厅:继续加大资金政策的倾斜力度,按照高于其他地区、上面出大头的比例给予落实。
    省民宗委:积极协调推动支持民族地区政策的落实和落地,积极配合省教育部门抓紧研究制定加快发展民族教育的实施意见。
    省委组织部:从教育人才培养入手,专题调研后出台对策,着力解决制约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发展的瓶颈。
    省编办:结合贯彻新国标,研究适合我省民族地区特点和需要的新编制和标准,鼓励支持县级编办实行总量控制,灵活进行编制管理。
    省经信委:结合县域经济和整个产业集群发展,做好破解民族地区基础教育发展难的工作。
    省人社厅:就调整中小学、幼儿园、技工学校岗位设置和聘用办法出台一个方案,拟定两个文件,充分吸纳各位委员和专家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