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协委员 >委员建言 >议政建言

关于英山县“西河十八湾”旅游项目建设的几点建议

2015-11-25 11:13:06  
字体大小:【


    乡村旅游具有“一业兴百业旺”的带动作用,既是经营山水、经营乡村、经营乡愁的关键抓手,也是实现“绿富美”的关键之举,抓乡村旅游就是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科学发展之路,就是推进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金钥匙”。

 

    10月30日,英山县政协主席胡百齐带领16名政协委员,对“西河十八湾”旅游项目建设工作进行了专题视察,结合前期调研和协商座谈,形成了如下建议:

 

    一、“西河十八湾”旅游项目建设基本情况

 

    “西河十八湾”旅游项目建设是英山县实施“五城同创”主战略、建设全域旅游新样板、推进旅游扶贫、争创“湖北旅游强县”的重点项目、样板工程,下起境内红山镇乌云山村口主门楼,上至大别山主峰风景区,全线以境内西河流域和201省道为空间主轴,长50公里,串连温泉、红山、孔家坊、金家铺和石头咀5个乡镇近20个行政村,是集人文与生态为一体的旅游景观廊道。

 

    “西河十八湾”项目建设主要有三个特点:一是当地政府重视。二是各方回应热烈。三是工作成绩显著。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视察座谈中,大家认为今年以来“西河十八湾”项目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仍有一些亟需加以解决的问题。

 

    (一)文化内涵挖掘不够。“西河十八湾”沿线乡村旅游资源丰富,但有效整合不足,基本上停留在低层次开发水平。自然旅游资源中的羊角尖、皋陶山、父子岭岭上风光等开发程度不够。沈佺期、闻筱缉、金光悌等许多人文旅游资源仍处于未开发状态。现有乡村旅游产品创新不足,对地方文化内涵挖掘有限,缺乏以独具特色的乡村民俗文化为灵魂的旅游产品。

 

    (二)配套服务“短板”明显。旅游六要素建设参差不齐,特别在住宿、购物、娱乐三方面的建设尤为紧迫。住宿宾馆档次偏低,旅游商品开发滞后,游客参与性娱乐项目欠缺。一些项目建设力度很大,但对营销策略重视不够,没有把旅游景点作为一个产品进行策划、营销、宣传,产出效益不明显。

 

    (三)龙头景区开发滞后。大别山主峰风景区内部协调机制运行不畅,南武当道教文化产业园处于半停滞状态;登顶索道虽即将投入运营,但与周边县市相比,已落后几个“身位”,比较竞争优势不明显;外部融资渠道不畅,招商效果不佳,已签订协议的投资商,大多注重旅游地产项目,倾注于旅游景区景点开发建设的较少。

 

    三、对策建议

 

    (一)在做实景区规划上突出乡土特色。定位求“准”。以“乡土、乡情、乡愁”统领“西河十八湾”总体规划,在定位中把牢顶层设计关,通盘考虑存量农房乡土化、农房居住舒适化、建设用材本土化和乡村美景特色化,让农村不失农村风貌,做到一村一特,一村一景,避免同质化。规划求“细”。在《英山县旅游发展总体规划》框架下,按照西河乡村休闲旅游带的整体思路,紧紧围绕“一村一特、一村一景”主线,做实做细“西河十八湾”详细规划,具体形成“一山一路两水四区”发展格局。建设求“实”。按照不同特色、不同风格规划,分步实施项目,不搞千篇一律的“涂脂抹粉”,不搞“大拆大建”,切忌村村景景建高楼、建亭阁,各自彰显不同生产特色、生活风貌,倡导协调美观、求同存异,做到景点与自然环境和谐统一。引导农村建房使用本土化的新型墙材,广泛采用毛竹、卵石、篱笆、片石、三合土等本土材料。引导各乡镇成立农村建筑工匠自治组织,提高建筑工匠的建筑技能和乡土化建设水平。

 

    (二)在做精旅游产品上突出内涵提升。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抓规划衔接。建立文化和旅游产业规划共编、政策共享、市场共推、品牌共建、互为支撑、互为促进的良性发展机制。抓文化发掘。成立“西河十八湾”文化研究工作室,聘请专家顾问,因村而异,梳理“西河十八湾”沿线历史典故,将红色文化、历史文化、民俗文化、生态文化和时尚文化融入旅游业,凝练成导游词、故事会、宣传语、工艺品。抓业态融合。积极推动演艺业、影视业、新闻出版业、民间工艺品业等与旅游业的深度融合,实现文化产业与旅游业互利共赢。

 

    (三)在做优综合服务上突出游客导向。完善硬条件。加快迎丰山庄、茶香小镇、丽景风景区、主峰登顶索道建设进度。加强旅游公交专线、医务场所、景区道路、停车场和公厕的建设,建立旅游公共服务平台,完善游客集散中心服务功能和旅游信息导向服务系统。提升软实力。持续整顿市场秩序,完善标准化服务体系,建立游客投诉反馈机制,实行游客投诉“零容忍”。完善旅游安全设施,建立旅游危机预警机制和处理机制。加强现有景区执法人员业务培训,适当增加部分景点执法巡逻人员,提供旅游安全保障。培养引进高层次人才,全面提升管理、服务人员素质与能力。根据(乡)镇村管理向景区管理转变的需要,实施村民文明素质提升工程,打造美丽乡村“品质村民”。加快推进智慧旅游步伐,打造智慧景区。延长产业链。推进特色农副产品无公害生产、精细化包装、礼品式销售,鼓励丽景风景区、神峰山庄、金山寨等企业开拓旅游商品市场。加快建设有规模的旅游定点商场、超市,挂牌一批示范性的旅游商品展销点。

 

    (四)在做大景区影响上突出营销宣传。策划包装造“型”。聘请专业策划团队,整体包装策划“西河十八湾”旅游形象,提升旅游品牌识别度。集中宣传造“势”。整合沿线相关景点,统一宣传口径,建设官方新媒体平台,集中开展公共宣传和媒体推介,结合“中国好空气,英山森呼吸”宣传口号,上央视作整体宣传。精准营销抢“滩”。引入现代营销理念,建立政企联合、上下联动机制,以定向促销为重点、媒体推介为辅助、区域合作为依托,面向重点区域、重点城市、重点旅行社和重点客源群体,进行精细包装、全新推介和捆绑宣传。

 

    (五)在做强品牌龙头上突出机制创新。用角色共存解决“人”的问题。理顺管理方、投资方关系,营造共生共存环境,合力做大主峰风景区“蛋糕”。理顺景区管理体制和机构,使其独立行使景区的行政职权,负责关系协调、招商引资,制定产业定位和发展规划。牵线搭桥,促使相关投资方投入资金、技术深度开发景区景点。探索景区门票体制改革,创新门票收益分配管理机制。要有“壮士断腕”的决心和胆识,激活主峰风景区投资主体,该清退的清退,该引进的引进。用市场机制解决“钱”的问题。用好存量市场主体资金。敦促已签订协议投资者积极履约,建立协议跟踪问效和违约清退机制。加大政府性基础设施资金投入力度,完善公厕,停车场,统一改造修缮旅馆、农家乐外部形象。丰富景区市场化运作模式,引进大型战略投资者合力开发主峰景点。激发已有市场主体干事创业活力,形成比投入力度、比项目进度、比经营效益的竞争氛围。用功能分区解决“地”的问题。依托现有格局将大别山主峰风景区划为:宗教参拜活动区,宗教文化展示区,主峰、河谷游览区,旅游地产配套区,分别由相应投资主体开发。切实保护好景区林地,报批使用要充分论证,坚决杜绝“圈而不建,圈而它建”的现象发生。


(英山县政协  裴朝阳  徐飞 杨洋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