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协委员 >委员建言 >议政建言

关于老城区标准化改造、新城区功能配套及智慧老河口建设情况专题调查报告

2015-12-22 10:34:55  
字体大小:【


    根据市政协2015年度常委会工作安排,市政协副主席刘亚林带领市政协港澳台侨和外经外事委员会委员以及工商组、城建科技组等委员于2015年12月15日下午,先后深入到我市旧城区胜利路滨江码头、滨江大道南段改造及滨江走廊建设工程现场、花园路与交通路交汇口、城南污水处理厂、环五路以及老河口市智慧城市管理服务中心等地,就老城区标准化改造、新城区功能配套及智慧老河口建设情况工作进行了一次专题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基础设施“三个不平衡”,承载能力不强。调查中发现:城乡之间、新老之间、上下之间基础设施不平衡的问题。比如:老城区地下管网混乱,至今未完成综合管网的普查和规划设计工作,各种管线埋设凌乱、随改随挖,排水系统为雨污混流,集中供热也无法实现,给水管网老化无法加压;老城区现有道路扩宽难度大,交通承载率较低,远远不能满足日益增长的车辆通行需求;再者老城区停车空间严重不足,致使车辆乱停乱放影响市容。新城区在道路建设时,各种管网基本配套,尚有部分需与周边建设时序相应的管网暂未实施。

 

    (二)业态分布乱,管理到位难的问题。主要是规划落实到位难、市场监管到位难(工程报建和排污管理)、城市管理到位难。城市管理难度较大。由于历史条件的限制,老城区一些沿街店面档次参差不齐,行业划分不清晰,难以形成规模化效应;一些老旧企业厂房、办公楼、等土地闲置,建筑破损不堪,影响城市形象的提升。在城市创卫中,设立的临时疏导点缓解流动摊点,不利于后期和长久管理,原因是占用了城市道路和停车空间,虽然规整了,但是丧失了原有的功能,造成其他的不便。新城区由于开发时间较短,三产服务行业较少,商业氛围不浓,商业区分布也没有明确划分,商铺经营随意性比较强,需要尽快规范

 

    (三)智慧城市存在四大通病,待跨“最后一公里”。 一是项目流程不优。突出表现在我市地信公司2015年初公司管理模式变革后,人员流动频,项目实施进程受到影响;通过政务中心和部门确认的69项便民服务事项,群众反映较为繁杂,不够清晰,办事耗时费力,需要进一步优化、简化。二是相互配合不紧。智慧城管和网格化社管平台上线培训工作已完成,手机终端已配备,但网格员未按照划分的网格上报信息,各有关部门认识不到位、配合不紧密。三是应用水平不高。突出表现在各地各有关部门工作人员、广大市民还没有形成通过网络、传输终端、应用软件办事的惯性思维,特别是一些行政审批部门,只相信纸张不相信数据,让老百姓来回跑了很多冤枉路,背离了信息化建设让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的初衷。四是队伍建设需要加强。市数字城市管理服务中心的工作任务由建设管理转向应用管理与指导服务,现有职能、职责和人员配置亟需调整。

 

    三、推进新老城区协调发展与智慧老河口的建议

 

    (一)科学规划,适时配套建设,促进“新”“老”融合。要充分发挥规划在城市建设和发展中的引领作用,以一流的规划促进城市科学发展。充分利用“十三五”城市总体规划修编的机会,加快推进“小汉口”经济走廊的发展,着重解决“新”“老”城区防水排涝规划、水系整治(引水入城)规划、天然气专项规划、工业园区供热规划、公共管廊建设规划和海绵城市建设规划等重要内容,并根据本市城市发展实际需要,编制地下综合管网专项规划和城市综合交通专项规划(特别是老城区),适时配套建设老城区基础设施,增强老城区的承载能力,使新老城区生命线工程同步。

 

     (二)改善环境,均衡资源配置,坚持“新”“老”并重。老河口新城在城市骨架拉开后,以政府推动,借助外部力量使新城建设迅速,但短期内人气不足,而老城区布局拥挤,缺乏足够的开敞空间,使得在今后一段时间应合理配置资源,使新老城区并重发展。主要有以下方面:一是做好老城区内部区域环境改造。通过拆迁获得一部分城市建设用地,建设公共广场、街头绿地;加大老旧小区改造力度,提升老城区环境。二是围绕城建计划实施,进一步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步伐。重点推进码头文化公园(老年大学)建设,启动化工路、秋丰路道路改造工程建设,启动李家沟污水预处理厂及城北部分截污主干管建设,启动仙鹤社区污水提升泵站建设及陈埠工业污水处理厂二期工程建设,完成大明渠直排汉江截污工程,加快汉口路市政化改造一期工程并启动二期工程建设。完成城南排洪治理工程,完成光化大道及环五路供水主管线铺设工程,启动城北供水主管线铺设工程。三是围绕群众最迫切愿望,进一步提高公用事业便民服务水平和能力。包括老城区“三无小区”改造、背街小巷维修、路灯安装、部分居民小区低压区供水、改造、龙虎沟、护城河清淤等。

 

    (三)规范业态,强化城市管理,实现以“老”促“新”。坚持新老城区同步发展,一手抓老城改造提升,一手抓新城人气聚集。抓紧制定服务业规划,规范业态,形成集聚效应,特别是要推进企业改制,化解城建系统遗留包袱及难题;发展水务建设管理公司,扩大供水面,整合资源,合理分区,市场融资,理顺管理体制,全面提高供水服务能力和水平;发展完善政府投资工程监管中心,积极探索项目代建新模式;积极推进市政管养体制改革,增强市政公司市场竞争力;积极引进供热、污水处理等市政基础建设市场主体,用改革的办法完善市政服务功能。同时要强化人员素质提升,启动数字化监管,提高现代化、科学化管理水平。

 

    (四)盘活资源,推进智慧城市管理投入多元化与整合力量,形成职责明晰、紧密协同的智慧城市管理体系。一是夯实网络基础设施。要督促各地各部门和所有公共服务单位接入电子政务外网,实现全覆盖;引入市场资本,加快推进重点场所和单位无线WIFI全覆盖。二是健全完善数据。在现有人口、法人、宏观经济、建筑物、基础信息等五个基础数据库及统计、气象、规划、社管、城管等五个专题数据库的基础上,由市数字城市管理服务中心牵头,进一步加快基础信息的采集、更新,同时,各部门按照上级要求建立土地、农经、地理国情、地下管线等数据库,并汇交到数据中心,实现资源共享。此外,民政、公安、房产、林业、卫生、水、电、气、环保等多部门的数据要在线交换、更新,形成全息城市一张图。三是创新建设、运管模式。抢抓智慧湖北建设的新机遇,坚持PPP的模,选择资金、技术实力强大的公司参与建设,疏理建设内容、制定推进路线图,加快智慧老河口建设。四是加快制度建设。要尽快出台《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智慧老河口建设的实施方案》和《智慧老河口三年行动计划》。在此基础上,市城市管理委员会、市数字城市管理服务中心要抓紧制定与之配套的智慧城市管理考核办法、网格员考核办法、参与处置部门考核办法,充分征求意见后,付诸实施。

 

    (老河口市政协委员  张香玉  张俊杰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