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协文史

红安干部种试验田与受毛主席接见的经过

2014-09-15 21:46:12  
字体大小:【


    红安干部种试验田,是红安历史上重大事件之一,它得到毛主席多次赞扬和肯定,并在全国普遍推广。现根据当事者回忆和档案资料,将这段史实整理成文,以飨读者。

    1956年,是我县农业合作化新的一年,这年农业增产以后,干部中滋长了麻痹松劲情绪。有些农村干部不安心农村工作;有的机关干部下乡抱着临时观点,没有长期工作的打算,“人在乡里,心在城里;人在社里,心在机关”的现象普遍存在。它严重地影响了广大农民群众生产积极性的发挥,人民群众对此提出了很多批评意见。针对上述情况,县委于11月份召开专门会议,学习党的八届二中全会提倡的艰苦奋斗精神,决定采取一系列有力措施改善领导,改进工作。主要措施是精减上层、下放干部,由县到区到乡,层层充实领导力量,社社派住干部。长期住在农村办社的干部,由过去的100多人增加到412人,加上乡干部,共有902人,做到社社有干部。县委对下放干部,提出了长期负责到底,既要参加生产,又要领导生产的要求。县委副书记张景田,自己花钱买一把锄头,带头参加劳动。这些措施对于密切与农民群众关系,推动农业生产起到了积极作用。但也带来了新问题:干部一人一把锄头成天参加生产,很难达到领导生产的目的。想个什么办法,既能使干部参加生产,又能把生产领导起来呢?

    县委第一书记程鹏和农村工作部部长库崇德,在县委重点乡杏花乡建苏社摸索到了一条经验,这就是领导干部亲自动手种试验田,可以更好地做到参加生产、领导生产。

    1957年3月间,正是花生播种的时候,为了保证播种质量,程鹏和技术员祝翼宏以及有经验的老农民秦老五共同总结了四个增长措施:上底粪;七、八寸密植;用根瘤菌拌种;每穴播种2-3粒。他们先选一亩地作重点,并就地召开全社干部和技术员现场会,要求社干部照样子搞一块地,带动社员。结果全社播种花生,都按重点地一样种,质量又好,速度又快。库崇德同志受到了启发,在指导社员插秧时,发现稀、密、深、浅很不一致,也通过办重点田,开现场会的方法,让社员学习有样板,效果很好。于是,这个办法在杏花乡首先搞起来,并取名叫“干部试验田”。4月份,县委召开会议,专题讨论这个问题,认为干部种试验田是参加生产、领导生产的好办法,决定向全县推广,并发出了“个个干部种试验田,参加生产、领导生产”的号召。从此试验田在全县由领导带头,推广开了。全县18个县委委员,有14人种了试验田。766名区乡干部中有519人种有试验田。试验田的种类很多,有花生、水稻、棉花、麦子、红苕等。

    种试验田是领导干部、技术干部和社员群众中有经验的农民三者结合在一起进行的,一般3-5人。它把领导的要求,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农民固有的经验结合为一个整体,使党的领导,技术革命和合作社的经营管理三项工作形成一个合力。 有效地推动了全县农业生产,在全县群众中掀起了一个种试验田(地)钻研农业技术,培育丰产的高潮。到了秋收时节,全县出现社社增产,样样丰收的喜人局面。

    干部种试验田的经验在全县普遍推广后,对于干部参加生产劳动,密切干群关系,钻研和推广农业科学技术,促进农业高产丰产都起到积极作用,也引起了省委、地委高度重视和各大新闻媒体的极大关注。

    省委、地委多次指示红安县委,要进一步总结研究,巩固、提高、发扬这个经验。要使干部种试验田,成为干部参加生产、领导生产、学习技术、联系群众的一种经常性制度;成为干部参加体力劳动,改造思想,提高工作水平和技术水平的中心基地;成为先进科学技术与农民固有经验,干部培植高额丰产与群众培育大面积丰产相结合的桥梁。并要求:“人人培育试验田、样样有试验”,使全县不论农村干部,机关干部和学校教师,人人种试验田,样样搞试验成为一种风气。

    根据省委、地委要求,县委于9月3日将题为“红安县1957年获得全面增产的情况与领导经验的报告”,报告省委、地委。在省委、地委的重视和支持下,各大新闻媒体的记者蜂涌而至。从1957年8月以后《人民日报》、新华社《今日新闻》、《湖北日报》、《黄冈日报》竞相发表文章,介绍红安干部种试验田的经验和作法。

    8月12日,《湖北日报》率先报道:县委书记程鹏在杏花乡种试验田。9月29日,湖北省委向中共中央递交了《关于各级干部种试验田的报告》,报告详细介绍了红安县各级领导干部亲自动手种试验田的经验和情况。

    10月11日,《人民日报》发表了题为《红安的办法好得很——领导干部下苦心钻研农业技术——长期驻社培育高额丰产试验田》的文章,向全国介绍红安领导干部长期驻社参加生产、苦心钻研生产技术,亲自培植高额丰产试验田的经验。

    10月12日,黄冈地委第一书记姜一在《人民日报》上发表题为《社社增产、样样丰收——红安合作化后创造了奇迹》的署名文章。文章重点介绍干部亲手种试验田的经验。

    11月,新华社记者田庄、方堤,《人民日报》记者古维进多次来我县采访,并分别在《今日新闻》和《人民日报》上发表《丰产战线上的红安人民》,《农业丰产的组织者——记中共红安县委第一书记程鹏》,《推动生产的动力——试验田——记湖北省红安县干部培育试验田获得大丰收的经过》等文章。

    1958年1月25日,中华全国新闻工作者协会主席、新华通讯社社长、《人民日报》总编辑邓拓亲临我县参观采访干部种试验田的情况。随后于2月5日、8日、17日在《人民日报》上连续发表《高潮日日高》、《思想作风的大跃进》、《‘流动办公室’和‘现场会议’》三篇文章,专题介绍红安干部种试验田的经验。此后,《人民日报》、《湖北日报》、《黄冈日报》及全国各地的大小报刊,均发表多篇文章介绍红安干部种试验田的经验。国家农业部、省委办公厅及各地编印的介绍试验田经验的小册子不计其数。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还拍摄了红安干部种试验田的新闻片。

    1958年2月15日,红安干部种试验田的宣传达到高峰。这一天,《人民日报》依次刊载了四大板块共一万余字的文章,介绍红安干部种试验田:一是头版《中共中央关于在全国各地区各方面普遍推行试验田的经验和通知》;二是头版二条《人民日报》社论《种试验田——又红又专的道路》;三是四版头条的《中共中央转发的中国共产党湖北省委员会关于各级干部种试验田的报告》;四是四版二条的湖北省委第一书记王任重介绍红安干部种试验田的署名文章《大转变和大跃进》。中共中央通知指出:“全党认真讨论一次红安县的经验,有着重大而迫切的意义。种试验田是一种彻底克服官僚主义和主观主义的方法;它可以打掉歪风,使干部真正到群众中间去领导群众;它可以使干部走上‘又红又专’道路,实现政治和技术的统一。因此,在全国各地区各方面普遍推行种试验田的经验,是完成党的整风任务的基本关键之一”。《人民日报》社论指出:“红安县领导干部自己动手种试验田是一个很好的领导方法,但它的意义远不止于一般的领导方法的改进,它还有更重要的更根本的意义。这是关系到在新形势下我们广大干部的努力方向的问题”。

    红安干部种试验田的经验不仅名扬全国,而且得到了党和国家的最高领导人的多次赞扬和肯定,毛主席在万忙之中,还接见了红安县种试验田的干部代表。

    1957年9月到10月,党的八届三中全会扩大会议在北京举行。会议除了讨论整风反右以外,农村工作是一个重要议题。黄冈地委第一书记姜一参加了这次会议,并在会上作了典型发言,专题介绍了红安干部种试验田的经验。毛主席对此极感兴趣,他在10月9日的总结讲话中指出:“种试验田的经验,值得普遍推广。县、区、乡和合作社的领导干部,都搞那么一小块田,试验能不能达到高产,用什么方法达到高产。”这是毛泽东同志在全党的重要会议上,首次明确表明要普遍推广红安干部种试验田的经验。

    在1958年1月召开的杭州和南宁会议上,毛主席多次讲到种试验田的问题,他说:“湖北省关于种试验田的报告是一个好报告,是一个极重要的文件,我读了两遍,请你们都读一遍。”并称赞说:“红安干部种试验田,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领导方法。”他还说:“红安县领导干部种试验田与技术革命联系起来,就政治和技术的统一,就上红与专。”

    1月28日,毛主席又在最高国务会议上提议:“要普遍推广试验田”。他指出:“红安干部种试验田,以普通劳动者姿态在人民中出现,农民感到和他们平等,这样就好。”为此他反复强调:“我们要认真学习红安县的经验,要普遍搞种试验田,农业要搞,工业也要搞,要准备把注意力引向技术革命,农业试验田就照红安县的方向。”

    1958年12月7日,虽说是一个很平常的日子,但在红安人民心中却是一个永远值得纪念和难以忘怀的日子。这一天晚上,毛主席接见了红安县种试验田的干部代表。

    1958年11月到12月间,毛主席在武昌召开了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接着又在武昌举行了八届六中全会。会议期间,省委第一书记王任重向毛主席汇报省内工农业生产情况,谈到红安县各级干部带头种试验田,获得“社社增产、样样丰收”的可喜成绩时,毛主席高兴极了,他称赞说:“种试验田的办法好”。他说:“你们湖北过去的黄麻起义很出名;近两年红安干部种试验田又很出名;我很想找几个有实践经验的干部交谈交谈。”王任重马上回答:“这好办,就请几个种试验田的干部代表到武昌来开个座谈会吧。”“好、好。”毛主席欣然同意。

    12月7日上午,红安县委办公室接到省委办公厅的紧急通知。下午,地委委员、红安县委第一书记程鹏率县委副书记张景田,县委常委兼宣传部长童杰、县委农工部长库崇德,建苏、七里坪公社党委书记耿良瑜、王作中一行6人按时赶到武昌,安排在洪山宾馆一间小会议室等候接见。

    晚上,毛主席和邓小平、彭真同志,在省委领导王任重、张平化、王延春的陪同下,亲切接见了红安、麻城的干部代表。

    当听完干部代表种试验田的汇报后,毛主席说:“为革命科学种田,这个办法好得很”。并加重语气重复说:“这个办法好极了”。在接见中,当毛主席得知县委副书记张景田的名字时,还风趣地说:“难怪红安县的干部会种试验田,你的名字有个田嘛。”当程鹏同志把从试验地里采集的一株花生标本呈到毛主席面前时,毛主席和邓小平、彭真看了又看,连声称赞:“红安的花生不错,红安的花生不错。”整个接见持续了30多分钟。

    毛泽东在汉期间还计划亲临红安视察试验田,省警卫局已派员到红安勘察行程路线,布置警卫工作。红安接到省委通知,架通了五峰岗桥,整修了道路,翘首以待毛主席的到来,遗憾的是这一愿望未能实现。

    红安干部种试验田在全国普遍推广后,全国各地到红安参观、学习的人络绎不绝,除西藏外各省都有人来,持续时间从1957年10月开始到1958年底才基本结束。(转载《湖北文史》第七十三辑,本文左转者周少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