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协商活动 >2021年度

共同托起你我他的幸福晚年
——省政协月度专题协商会建言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

2021-05-10 07:47:49   来源:湖北日报   作者:张辉 郑轩  
字体大小:【

有事好商量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把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并纳入“十四五”规划。


如何让我省1000多万老年人老有所养、未来可期?5月8日,省政协召开月度专题协商会,聚焦“构建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医养康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协商议政。


会前,省政协组织调研学习、实地调研、联合调研、协同调研、考察学习、问卷调研,收集了大量一手资料。


会上,与会委员、专家和社区工作者建言交流,共同探讨推动我省养老服务体系建设高质量发展之策,以期“共同托起你我他的幸福晚年”。


健全政策体系加大精准支持

有效满足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养老服务需求,需要从政策上破题,加大支持力度。委员们形成共识。


加强顶层设计。委员们建言,从加大养老服务规划、规则、规范的制度供给入手,高标准制定《湖北省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和我省“十四五”《公共服务规划》,尽快制定养老服务具体实施标准,健全基本养老服务清单制度、居家养老服务的支持制度、养老服务质量安全规范等。


健全养老支持政策体系。省政协委员曾国平建言,制定多层次养老保险、养老普惠金融、老年人医疗保障、长期护理险和老年助餐补贴、家庭养老等系列福利政策;尽快建立针对低收入家庭的长期护理保险等政策,适当提高高龄津贴、经济困难高龄和失能老人补贴标准。


加大政策精准支持力度。省政协委员宋文豹建言,设置专门养老用地类别并明确养老设施用地范围,养老服务机构用地情况纳入土地市场信用体系;采取多种措施减轻养老服务税费负担;加大服务流量、托养流量、连锁运营和运维支持等补贴力度;鼓励各类金融机构积极创新符合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业特点的信贷产品和服务。


大力推动现有制度安排落实落地。委员们建言,充分发挥人民政协智力密集、联系广泛的优势,采取多种形式和途径,加大政策宣传解读力度,让养老政策“看得懂、算得清”。


实现不离故土、不离家的养老服务

居家社区机构相协调,社区是结合点。做好这篇文章,能够满足大多数老年人“养老不离家”的现实需求。


打通养老服务的“最后一公里”。省政协参政议政人才库特聘专家李波建言,以社区为基本单元,整合社区养老服务资源,设置家庭养老床位,创建“社区养老服务中心+家庭养老床位”模式,纳入养老补贴,推动形成社区养老服务中心链接家庭养老床位的网状养老服务体系,设置探访护士站、居家养老护理站、家访康复站等,“点单-服务-回访”供需对接和精准服务,实现“居家养老服务半径不超过1公里,30分钟内提供必要服务”。


着力推进家庭养老床位建设。省政协常委宋君慧代表省民建建言,鼓励有条件、够资质的机构和组织,参与家庭养老床位建设;建立能够满足家庭养老服务管理以及相关功能的信息系统;出台家庭养老床位建设、管理及服务相关标准,将家庭养老床位管理纳入养老服务监管范围;用系统思维、信息化手段和统筹集成方法将涉及家庭养老床位项目统一打包建设。


帮助农村老人、失能老人安享晚年

帮助农村老人、失能老人安享晚年,是委员们关注的重点,他们建议加大相关改革试点力度。


尽快将长护险纳入社保系统。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护理学院院长毛靖代表省九三学社建言,从顶层设计上确定长期护理险是五大基本保险之外的第六个社保险种,并明确参保人群和缴费方式、支付范围、支付比例以及不同失能程度人群享受服务的等级标准;建立护理服务需求分级与护理服务标准评价体系;进一步完善失能等级评价程序。


加快长护险试点步伐,不断做大医保基金蛋糕。省政协委员冯茂东建言,逐步扩大长护险试点城市范围,科学制定长护险实施办法,探索长护险经办社会化模式,建立专项监管规定和相关管理制度,设计合理的激励与退出机制。


推进试点特困供养服务机构体制机制改革。省政协委员吕莹建言,聚焦“至少建成1所以失能半失能特困人员集中照护为主的县级供养服务机构”这个改革首要任务,因地制宜、稳妥推进,集中财力、多方投入,强化配套措施,营造改革良好环境。


推动医疗、养老、康养、旅游机构开展深层次合作。省政协常委黄惠宁代表省农工党、省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建言,对医疗机构举办养老机构或设置养老床位,在医保总额上给予支持;对公立医院依托乡镇卫生院或村卫生室举办养老机构或设置养老床位,给予补贴;鼓励旅行社、度假区、酒店等旅游企业涉足养老业务,鼓励成熟的养老机构经营旅游业务。


助力老年人养生养心养健康

我省发展医养康养产业优势突出,自然条件“养生”、文化资源“养心”。


委员们认为,我省“光芯屏端网”产业基础好,与养老服务相结合的综合优势明显,完全可以催生朝阳产业,助力老年人养生养心养健康。


推进养老关联产业融合。曾国平建言,促进养老服务与健康、文化、旅游、房地产、现代农业、养老金融、老年用品、互联网、教育、体育等产业融合发展,开发中医养生新方式、芳香康疗新途径,满足老年群体日益多样化、个性化的养老需求;支持养老机构多元化、多业态发展,提升经济效益。


强化区域协同,打造康养湖北。省政协委员吴建清代表恩施州政协建言,系统谋划、科学编制全省康养产业高质量发展专项规划,推动“宜荆荆恩”优先纳入“全国融合发展先行区,全国绿色发展示范区”,以清江、长江(湖北段)为纽带,以恩施、宜昌、咸宁、神农架等重点区域为节点,规划建设一批康养旅游示范小镇、运动休闲特色小镇,支持有条件的乡镇建设一批温泉、登山、食疗、休闲养生、养老康复等特色康养基地,把湖北建成国际黄金康养核心区。


培育专业化职业化的养老服务队伍

加强养老服务队伍建设,是提升老年人幸福感、获得感的重要一环。


持续推进养老护理员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宋君慧建言,鼓励相关卫生服务中心与养老机构签订服务协议,引导老人及其家属积极参与家庭养老床位建设与服务,协同提升居家养老功能和水平;对与父母就近居住又承担照顾责任的子女给予补贴,增加独生子女的探亲天数,保障请休假制度。


培育专业化职业化的养老服务人才队伍。李波建言,分类培养具有专业和专长的养老服务人才,搭建养老产业人才的职业发展规划平台,构建金字塔型的人才培养体系;推进高等院校养老服务与管理专业建设,鼓励养老机构与高校合作,定向培养,推动医学院设立老年医学、康复、护理、营养、心理学等专业,鼓励养老机构开展学徒制、集中培训;激励互联网专业人才进入养老服务领域;发展养老志愿者。


培养人才,创新驱动。吴建清建言,推进康养服务人才培训;积极推进康养产业重大人才工程项目,依托“楚才引领计划”,引进培育一批康养产业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支持恩施州依托高校和研究机构成立“两山转化与山区绿色发展研究院”,支持高校和中职学校开设养老服务专业和课程,建立多层次的康养专业人才培养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