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是竹溪县九届政协开局之年,为起好步、开好局,该县政协坚持在继承中创新,在创新在发展,在发展中前进,政协事业开创了“六新”局面。
一、创新思维,政协工作思路有新内容。该县政协按照“围绕中心谋事、围绕发展干事、围绕民生成事”的工作思路,着力把县政协建设成为县委县政府重大决策的参谋部、县委县政府统筹协调的结合部、县委县政府重点工作推进的民主监督部、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的建言献策部、全体政协委员的俱乐部,“五部”建设引起了省、市政协的高度关注,得到了广大政协委员的认同。
二、创新形式,视察调研活动有新成果。为提高资政建言质量,竹溪县政协按照“树立大志向,发挥大智慧,谋划大手笔,当好大参谋”的要求,科学选择课题,组建精干团队,精心组织准备,深入调查研究,反复协商论证,严把质量关口,打造精品力作。今年以来,由主席带队,组建县政协委员、党政部门负责人、社会贤达、知名人士、省市驻县委员、专家学者参与的“1+6”调研团队,先后就“对接区域性中心城市建设”、“创优发展软环境”、“打造中国绿谷、培植全省生态经济大县”等课题组织专题调研活动6次,就“春季植树造林”、“清洁家园行动”等开展专题视察3次,形成了《竹溪对接十堰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的调研报告》等视察调研报告9篇,得到了县委县政府的高度肯定和社会各界好评,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批示的报告7篇,印发《领导参考》4期。
三、创新方式,对外联谊交往有新进展。该县政协以秦巴片区扶贫开发为契机,加强与陕西、重庆、四川等周边县市区政协的联谊沟通,实行跨区域履职互动。5月中旬,由分管副主席带队组团赴重庆市北碚、南川、荣昌等地学习考察“森林重庆”建设情况。6月中旬,由主席、副主席带队,组织机关办委负责人到平利、镇坪和巫溪,就如何创造性开展政协工作、推动政协事业创新发展与三县政协进行了学习交流,并以《咨政建言》的形式推出了“走周边•看竹溪”系列文章。近日,分管主席又组织工商联界别委员到青海看望创业人士,开展联谊招商活动。
四、创新平台,委员工作开展有新载体。一是认真开展走访委员活动。3至4月,由主席、副主席带队,组成5个走访小组,分赴15个乡镇、8个县直系统及工商联界别,走访了180多名县内的政协委员,比较全面的了解了委员生产、工作、生活情况和履行职责情况,收集了大量有价值的社情民意信息;二是组织开展委员培训。5月下旬,在县委党校对九届政协委员进行了集中培训,重点讲解了政协理论知识、撰写政协提案和反映社情民意信息等基本知识,还邀请部分委员结合各自工作岗位实际和参政议政过程现身说法,培训效果较好;三是扎实开展“1121”活动。为充分发挥政协委员主体作用,在全体委员中广泛开展“1121”活动(县政协委员每人为人民群众办一件实事,联系一户帮扶对象,两年脱贫致富,为竹溪发展提一条好建议),积极搭建扶贫帮困平台,在委员中形成了捐资公益事业和帮扶困难群体的热潮。四是组织开展“四送”下乡活动。5月中旬,组织科学技术界、新闻文化体育界、医药卫生界和政法界的部分政协委员和农业科技人员、文艺工作者、医务人员、法律顾问到兵营乡开展“送科技、送文化、送医药、送法律”下乡活动,免费为当地群众发放价值上万元的药品,发放法律书籍和宣传资料1000余册,赠送科普宣传资料2000余份。
五、创新分工,服务中心工作有新成效。县委坚持对县政协主席、副主席实行统一分工,每人联系一个乡镇,协抓一项主导产业,负责一个重点工程项目,联系一个规模企业。县政协党组就新一届政协主席会议成员分工进行了创造性的调整,将政协经济委员会的工作分为农村经济、生态经济、工业经济、民营经济、回归经济,5名副主席一人联系一块,人人参与全县经济工作。各位主席、副主席经常深入到所联系乡镇、村、企业,现场督促指导工作,落实县委政府决策部署。在重点工程项目建设、移民搬迁、竹房城镇带建设等工作中,不等不靠,积极主动,尽职尽责,为推动地方经济加快发展作出了积极努力。尤其是在信访维稳工作中,各位主席坚持按时接访,主动深入到重点村约谈上访人员,现场解决问题,在协助县委、县政府化解群众矛盾、维护社会稳定、推进和谐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六、创新机制,信息宣传工作有新起色。该县政协专门制定了新闻信息、社情民意考评奖励办法,对工作突出的委员给予重奖。通过健全信息网络、加强队伍建设、完善工作机制等有效措施,继续保持了新闻宣传、反映社情民意工作的良好态势。截止目前,已在县以上报刊、杂志、网络等新闻媒体发表调研、新闻宣传稿件130多篇,其中在《人民政协报》、《人民网》、《中国政协新闻网》等国家级媒体用稿40余篇。共收集社情民意信息40多条,整理编发《社情民意》7期,向省、市政协和县委政府报送社情民意信息23条,采用16条,位居全市县市区政协前列。
(竹溪县政协 李章新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