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份报告被县主要领导批示应用、70多条意见建议被采纳
2012年是竹溪县九届政协履职的开局之年,县政协根据“五部”(着力把县政协建设成为县委县政府重大决策的参谋部、县委县政府统筹协调的结合部、县委县政府重点工作推进的民主监督部、社会各界有识之士的建言献策部、全体政协委员的俱乐部)工作思路,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大力增强中心意识、大局意识、协同意识,主动谋事,积极干事,努力成事,当好参谋助手,突出重点,深入调研,参政议政,建言发展,取得了很好实效。
上半年,县政协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实际,围绕全县工作中心,组织委员采取实地查看、抽样检查、集中座谈等方式,先后对竹溪县对接十堰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竹房城镇带竹溪片区春季造林绿化、鄂坪乡集镇整体迁建、新建城关烧田九年一贯制学校、城镇环境卫生综合整治、优化经济发展环境、上半年经济运行等情况进行了专题视察调研并分别向县委、县政府报送了视察调研报告。
对确定的调研课题,县政协坚持做到“六有”,即有调研工作方案,有主席牵头主抓,有专门调研班子,有课题攻关小组,有专题调研活动,有书面调研报告。在组建调研专班时,坚持由主席或分管副主席带队,组建由县政协委员、党政部门负责人、社会贤达、知名人士、省市驻县委员、专家学者参与的“1+6”调研团队,力求结构优化,知识互补,精干高效。
上半年的调研活动,委员参与面广,时间跨越长,调查难度大,工作任务重,下基层多,委员们不怕苦、不怕累、不怕难,积极主动参与,不惜牺牲休息时间,李章新委员说:“为全县的发展和民生调查研究献计出力,我们吃苦、受累、流汗都是应该的!”
十堰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上升为省级战略后,给竹溪发展带来了新的机遇,县政协想县委之所想,急政府之所急,主席会议成员齐上阵,各界精英齐参与,组成4个专题调研组,历时近半个月,深入到15个乡镇、8个县直系统工委,20多家民营企业调查座谈,问政于民,并通过专题协商会反复协商讨论,形成了《竹溪对接十堰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调研报告》。报告比较全面地阐明了竹溪在十堰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中如何定位,扮演什么角色,发挥什么样的作用;提出了竹溪在产业发展、城镇建设、生态旅游、民生等方面推进跨越式发展的基本路径。县委书记余春存在县政协报送的《竹溪对接十堰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调研报告》批示:“很好。发四家领导参阅。”县长余世明也在调研报告上批示到:“政协领导组织的调研非常深入,非常客观,非常细致,非常全面,对于我们做好今后的工作既有指导性又有操作性,是一个难得的好调研材料。感谢政协对政府的关心支持。请政府办、研究室的同志认真学习政协领导调研的作风、方法,多深入基层,多深入实际,多放眼周边,多放眼外界,针对县委、政府中心工作多建言献策,切实发挥参谋部和智囊团的作用。
正是由于高水平智力密集优势,深入扎实的调查研究,多次协商讨论综合了集体智慧,较高的理论水平和文字功底,才能产生高质量的调查报告,一份份调研报告得到县主要领导亲自批示和赞赏和社会各界好评。半年来,共有近百名委员参与调研视察活动,占委员总数的五成,形成视察调研报告6份,咨政建言3份,提出意见建议100多条,其中4份报告县主要领导批示应用成果,70多条科学有分量、见解深刻的意见和建议得到县委、县政府重视和采纳利用,县委办专题编发4期《领导参考》,印发给县级领导、乡镇及县直部门参考执行,有力推动了相关工作。多数建议意见被县委、县政府制定的相关文件吸纳。
竹溪县政协主席尹熙祥说,我们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谋事干事成事,与县委县政府思想上同心,工作上同步,目标上同向,发展上同力,为竹溪县“打造中国绿谷、培植全省生态经济大县”献计出力。
(竹溪县政协 彭勇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