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竹溪县岱王沟林场农户宛秀芝在生态移民政策帮助下,从山林里搬到汇湾集镇居住。至此,竹溪县岱王沟林场新划定的3000亩保护区里,原来的7户居民全部外迁腾地盘,任由猕猴繁衍生息。岱王沟林场场长陈文华介绍,通过实施生态移民,以前鲜见的猕猴、黑熊、大鲵等动物,如今经常在深山出没。
地处鄂西北边陲的竹溪县,山大人稀,谷峡坡陡,林木茂密,经济贫困,全县40%以上的农户居住在交通不便、饮水困难的山林山坡上,既影响生活质量和脱贫步伐,又破坏了生态平衡。为实现生态与发展互利双赢,竹溪县政协由主席带队,就实施生态移民深入南部5乡镇开展广泛调查,向县委县政府报送了《关于全县生态移民工作的调研报告》,建议科学编制规划,激励农户“自愿搬”;坚持综合施策,确保农户“搬得出”;大力发展产业,促使农户“能致富”;建立长效机制,保障农户“稳得住”;强化部门联动,确保移民“不反弹”。在扶持政策上,建议按照“整合项目、捆绑使用、各记其功”的办法,对符合生态移民条件、并按规划要求实施迁移的农户,将国家给予的迁移扶贫、农村危房改造、倒房户重建、地址灾害治理、退耕还林、库区移民、土地整理等相关补助资金集中起来,每户补助标准提高到2-3万元。对生态移民户所承包土地优先纳入退耕还林范围,对其造林、管护给予一定的生态补助,确保所承包土地能停得下来,树能栽植起来,植被能恢复起来。
县委县政府极为重视政协调研成果转化,坚持把扶贫搬迁、生态移民作为政府每年兴办的实事之一,结合秦巴山片区扶贫开发、南水北调等政策机遇,加大对农户的扶持力度,引导高山农户搬迁到低山平坝地带生活,解决水、路、电“三通”,并连片建起绿色产业基地,使农户迁得下、住得稳、富得快,平均每年以500户的速度推进。全县生态环境逐渐改善,境内植被覆盖率达82%,森林覆盖率达76.8%,为野生动物营造了良好的生活家园。
汇湾镇小河口村有80家农户以前住在偏远的高山上,人与野兽争地盘。如今,该村实施的80户扶贫搬迁新村一幢幢错落有致、白墙灰顶的楼房临山而建,一字排开,成为乡村一道亮丽的风景。该镇党委书记曾辉幽默地说:“现在人兽‘分居’,可以相安无事了。”
(竹溪县政协 李章新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