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市县政协

竹溪县政协力推保护生物多样性促进绿色崛起

2014-09-16 02:10:51  
字体大小:【

 

    在竹溪县岱王沟林场境内,野生猕猴与人和谐共处,成为一道美丽景观,在野外缺少植物的季节,林场工人通过固定食物投放点为猕猴投食,现在此地己有5个猕猴种群,总数量达千余只,而在前几年仅有几百只。这是该县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划定3000余亩猕猴保护地,促进猴群繁衍生息的结果。


    地处鄂西北边陲的竹溪县以绿出名,境内山川秀美物种丰富,是国家南水北调中线工程重要水源区。近年来,该县采纳政协建议,树立“发展经济与保护生态环境并重”的战略,抓住国家退耕还林和天然林保护等政策机遇,努力加强生态建设,建设绿色崛起示范县,全力做好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三千三百平方公里的土地上,除了河流和农田其余全是树,活立木蓄积量一千七百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达80%,居湖北各县之首,人平森林四点六亩,成为名符其实的“绿色竹溪,生态竹溪”,区划并建成了1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处国家级森林公园,1处国家级湿地公园,1处省级自然保护区,4处市级自然保护区,3处县级自然保护地,自然保护区总面积达到120余万亩,占全县林地总面积的11.4%,全县境内野生陆栖脊椎动物种类达到260多种,其中黑熊、猕猴、大鲵等国家重点保护动物50多种;低高等野生植物2000多种,其中珙桐、羽叶报春、小勾儿茶等国家、省级珍稀保护植物80多种,竹溪县因此被誉为“动植物的基因库,生物的百科全书”。


    2013年12月,十八里长峡自然保护区成功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消息让竹溪县知名度倍增,历时三年多的申报工作也离不开县政协多年力推与参与。县政协发挥系统联动优势,通过多途径汇报湖北省、十堰市政协,多渠道沟通省市政协委员,协力在省市两级政协全会提出了积极争取十八里长峡自然保护区晋升为国家级的提案,发挥了提案高层次交办优势。县政协领导担任申报工作领导小组负责人,对申报工作大力支持不遗余力,政协委员发挥优势参与申报献计出力。


    在2012年县政协全会上,县政协委员深入调研所作“关于加快偏头山公园建设步伐保护珍稀动植物”的大会发言引起与会县领导的强烈共鸣,随之公园建设规划、交通、搬迁、招商等工作全面启动,县委明确政协领导牵头景区建设工作,县政府投入2000多万元,修建旅游公路18公里,制作专题片,印制宣传册,建设偏头峰、景区大门等景点,完善接待中心等基础设施,积极申报国家级森林公园,目前景区建设如火如荼,生物保护工作全面加强。


    针对生态环境恢复后野生动物增多的实际,为摈除烹饪食用野生动物的不文明行为,委员们在政协全会上就倡导文明用餐保护野生动物提交了关于“禁止野生动物上餐桌”、“严格控制猎枪汽枪使用”、“严禁私设电网、毒鱼捕杀野生动物”等10多个提案,县公安、林业等部门不定期对县城各餐馆进行全面清查,严厉打击非法销售渠道,斩断非法利益链条,加大对非法捕猎 、承运出售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的个人或餐饮业的处罚力度,同时利用广播电视、通告标牌等方式进行广泛宣传,增强群众保护生态文明用餐的自觉性。


    县政协还通过视察调研等方式围绕国家级龙湖湿地公园、湖北省万江河大鲵自然保护区建设建言献策,得到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采纳,有关部门高度负责认真办理,目前全县上下已形成“绿色崛起生态优先”的共识,在城市规划建设、重大工程项目、招商引资、产业培育等工作中,始终突出生态环保效益,形成了蓝天、青山、绿水、气洁的宜居环境和良好生态,每年为南水北调工程提供1万亿吨优势源头水,活立木每年生产10多万吨固碳,为国家生态环境做出了巨大贡献。


    竹溪,诗一般的名字,画一般的圣地。近年来,由于狠抓生态建设,保护生物多样性,在县城周边,经常看到成群的白鹭、苍鹰在天空翱翔,城乡有时出现“禽兽访农家”的野趣,主人家或热情招待或及时救治放生,重要工程因保护古树古村而绕道在这里早已不是新闻,不让动物受伤害,不与植物争空间已成为竹溪人民的自觉行为,到过的人都会感叹这里翠竹清溪花香鸟语的纯净,是修身养性休闲小憩的好去处,清晨在杜鹃“豌豆八哥”声中唤醒,好一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静谧画卷。


(竹溪县政协  彭勇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