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把麻城建设成大别山经济中心,政协主动作为,围绕市委中心工作,积极服务民生,作出了巨大贡献。”5月14日,在麻城市委政协工作会上,市委书记杨遥对政协工作进行了充分肯定。为了更好地推进政协工作,麻城政协创新工作理念和方式方法,从微细处着手,在求真上下功夫,构建微机制推送指尖上的政协能量。
创办“微平台”,打造指尖上的提案工作
“南湖办事处闵集村落实136号提案即李景华委员提出的《关于农村环境污染的治理》,建立了生活垃圾组集中、村运转、镇处理的处理机制。目前为了解决生活垃圾收集问题,南湖办事处已集中建设垃圾池54个。”5月13日,在手机上看到政协公共微信平台上公布这一消息,政协委员李景华倍感欣慰。
麻城政协在湖北省率先建立提案网上管理系统,提案征集、提案提交、审核立案、提案交办、跟踪督办、反馈评价,全部网上办理。该市建立了政协QQ群,政协公共微信平台,政协网站,并对政协委员和提案承办单位网上提交提案和办理提案进行了业务培训,大大提高了提案工作信息化水平。提案委在网上征集提案线索,整理编制《提案参考目录》,供提案人参考。提案实行网上提交,提案委员审查立案,并与市政府联合召开提案交办会,在《麻城报》、政协网站、微信平台、QQ群等地公示,加盟舆论监督。在提案办理期间,网上通报各单位办理情况和进度,在麻城电视台开办《提案追踪》栏目,加大督查力度。
通过网络平台, 2013年麻城政协收集提案218件,审查立案207件,提案落实率51.7%,主席重点督办5件,提案办理满意率达95%。评选优秀提案10件,评选提案办理优秀单位5家。2014年,已征集提案208件,审查立案205件,正在督导办理之中。致公党中央副主席杨邦杰,来该市考察调研,对该市提案工作进行了高度评价。
进行“微调研”,服务大局建言献策
4月18日至23日,该市政协开展“走基层,访委员,促创业”调研活动,政协主席戴福生和四位副主席带队,轻车简从,下到乡镇征求委员们对市四大家、市政协机关干部在反“四风”、加强作风建设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听取政协委员为群众做实事、办好事的情况介绍,了解委员在创业中需要解决的实际困难。在调研结束后,政协向市委提交了基层反映市委政府工作的25条意见,引起了市委政府高度重视,正在逐一落实整改。
该市政协调研注重从小事入手,从细处抓起,从一件小事或一个侧面来选择调研微课题。针对调研课题,麻城市政协提出“三要”原则:切入点要小,内容要实,建言献策操作性要强。为了更准确地了解社情民意,在调研时要求不让单位一把手陪同,不带新闻记者开展微服私访,到村头、到街头、到地头调研,一竿子到底,接地气,听真话,察实情。市政协也经常召开非正式微型座谈会,邀请政协委员、政府部门相关领导、有关专家参加,一次集中研讨一个问题。在调研结束后,政协向相关部门提交微型调研报告,报告力求短小,侧重提出建设性建议。据了解,该市政协围绕麻城中心工作和民生问题,先后就效能建设、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土地整理、火电厂排污费收取、水资源保护、文化麻城建设、职业教育发展、森林防火等课题,进行了调研视察,撰写报告十几篇,大大推动了相关工作的开展。
开展“微行动”,推进服务惠民生
“麻城经济相对滞后,有少数家庭本来就很贫穷,因而出现大病无力医治的情况,建立大病求助制度确实很重要。但远水解不了近渴,在座的都是企业家,我提议为五里墩患肺癌的兄弟现场捐款。我捐一千。”政协委员、亚贸集团董事长涂学亚在2014年政协会议界别分组讨论会上慷慨解囊。在这次工商联小组讨论会上,委员蔡峰介绍了本村因患病致贫而无力医治的肺癌兄弟,由此提出建立大病救助机制的提案,没想到一石激起千层浪,各位委员不仅各抒己见,并且现场捐款几千多元。目前,政协向相关部门提交了《建立免费救助尘肺病机制,确保农村务工人员生命安全》的提案,另一方面以此为契机,准备联络政协委员,着手筹建微基金。
麻城政协经常开展类似的“微行动”,解决群众实际困难,满足群众“微心愿”。该市政协关注民生问题,广开言路,采取“座谈当面问、走访谈心问、调查问卷问、约谈直接问、网上公开问”的“六问”方式,聆听群众呼声,从关系到群众切身利益的小事着力,解决具体问题。白果镇群众反映饮用水遭污染问题,政协马上组织相关单位进行检测,并对饮用水源头明山水库进行调研,组织水产局积极整治网箱养殖、投肥养鱼等问题。据了解,麻城政协已督促相关部门解决了南湖办事处安全饮水问题、铁门岗乡小农水工程、城郊五里墩水污染问题,深受群众好评。
该市政协还开设“微课堂”,培训委员参政议政的能力,指导菊花、板栗、油茶、石材等产业的发展;开展“微服务”,为驻点村清理“当家塘”,兴建垃圾池,兴修通村公路。
(麻城市政协 蔡金龙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