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市县政协

竹溪县政协助力发展清洁能源

2014-09-16 02:12:24  
字体大小:【

 

    近日,竹溪县向坝乡村民自编民歌唱道:“沼气建设解放了男人,美白了女人,绿化了荒山,净化了环境,增加了收入,节省了能源”,这是该县采纳政协建议,积极引导农民将沼气作为生活、生产主要能源,保护环境节约资源提升群众幸福指数的生动写照。


    近年来,竹溪县围绕建设“十堰绿色崛起示范县”,将农村能源建设与扶贫攻坚、生态环境保护相结合,大力推进“三沼”(沼气、沼液、沼渣)综合利用技术,配套抓好改厨、改圈、改厕、改水、改路、改庭院,使农村沼气建设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全县户用沼气池达2万多口,10万多人从中受益,正在实施大小型沼气工程10余处,建成沼气示范村85个,改建节能省柴炉、灶5万余户,安装太阳能热水器3万余台(套),建设农村沼气服务网点50余个,沼气建设每年直接经济效益达5000多万元,同时保护林地20多万亩,每年节约用柴3万立方,取得了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多方共赢的效果。


    这些都离不开县政协的献计献策大力助推。


    2012年8月,县政协组织专家学者对生态能源建设进行调研后提出的建管并重,综合利用,发挥沼气能源综合效益等意见建议被吸纳进全县农业农村和能源建设的有关决策部署中。


    2013年初,县政协采取“精深研究”、“ 解剖麻雀”等办法,就农村沼气能源建设开展专题调查,提出了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引导农民、企业和其他社会组织积极参与农村沼气建设,稳定和壮大农村沼气建设和管理的技术力量,实行“四个鼓励”,在农户自愿情况下,鼓励多户共建一池;鼓励养殖企业建设大型沼气池,辐射带动周边农户使用沼气能源;鼓励农户自主投资建设小型沼气,有偿开展清洁能源服务;鼓励沼气沼渣沼液在各产业间循环利用等建议,得到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签批落实。


    2013年5月,在县政协“十堰绿色崛起示范县”专题协商议政会上,县政协委员建议发挥能源沼气建设连锁效应,把沼气建设与秦巴山片区扶贫开发、竹房城镇带片区建设、生态移民新村建设、畜牧养殖小区建设和、环境综合整治有机结合起来,切实加大“一建三改”力度,从单纯建池向建设生态家园转变,有效利用好沼气、沼液、沼渣,真正发展沼气在美化环境、节省能源、循环利用、带动增收等方面的综合效益,促进循环经济发展。这些建议在会后以县政府文件的形式分解到有关单位落实。


    2013年底,县政协九届三次会议上,多名县政协委员就生态建设、沼气能源提出了20多个提案,得到有关部门的重视办理。


    目前,在大力发展清洁能源的同时,竹溪县努力将清洁能源建设和生态农业、有机农业、农业产业化建设等有效对接,形成“猪(牛、羊、鸡)—沼—茶园(药菜渔等)”产业链,己建成千亩以上使用沼肥生态有机基地7个, 蒋家堰镇长梁茶场千亩茶园的沼液输浇灌系统的建成,标志着该县养殖业粪污的零排放与生产清洁能源沼气与绿色有机肥料沼渣沼液的循环利用成为现实,群众高兴地说:“猪牛粪便成沼气,千亩茶园喝沼液,清洁能源得民心”。


    保护青山秀水,建设美丽乡村,大力发展清洁能源和循环经济,实现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的共赢,已成为全县上下的自觉行动,竹溪县实现绿色崛起指日可待。


(竹溪县政协  彭勇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