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代表孩子们感谢大家的爱心!”7月28日,罗田县政协委员、县纺织行业协会会长、天丝纺织公司董事长方正明主持召开协会联席会。会上,协会企业向县慈善总会捐赠助学金5万元,并就落实与武汉纺织大学、罗田理工中专签订的“人才沙龙计划”开展人才需求对接调研。这一幕生动呈现了罗田县政协委员积极发挥“三个作用”——在本职工作中带头、在政协工作中担当主体、在界别群众中做好代表,助推纺织产业园高质量发展的履职成效。
担当“领头雁”:筑巢引凤激活产业基因
7月27日,走进罗田县纺织产业园,绿树掩映下厂房林立,车间内织机欢鸣,物流车辆穿梭不息,一派热火朝天的生产景象。当天,在县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免费提供的厂房里,非凡纺织公司携设备进场,成为入驻园区的第25家企业。
“罗田纺织业的春天,真的回来了!”县政协委员、非凡纺织股东刘国胜难掩激动。这位“老纺织”亲历了纺织产业从鼎盛到沉寂再到重生的全过程。——上世纪80年代,罗田作为“全国蚕桑之乡”,10万亩桑园铺就“丝绸之路”,鄂东丝织厂、罗田茧丝绸等国企曾撑起万人就业;90年代末,化纤冲击与国企改制让产业急转直下,大量技术骨干远赴东南沿海,仅剩德利丝业、三维纺织等少数企业苦苦支撑。
转机出现在2010年。沿海纺织产业向内地转移的浪潮中,罗田籍企业家萌发归乡创业意愿,县委、县政府适时出台《关于促进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等优惠政策,一场“归雁经济”的序幕就此拉开。2011年至2012年,红绿蓝纺织、德隆纺织、罗锦织造等企业相继落户县经济开发区。
“纺织业讲究抱团发展,集群才能吸引客户订单!”2014年元月,县政协常委、罗锦织造董事长潘丽平带着提案《关于吸引沿海地区纺织企业家回归创业的建议》走进政协全会。提案提出“专班招商、亲情招商、以商招商”等策略,更开启了她十余次赴江浙对接企业家的“招商之路”。这份提案被列为重点督办提案后,时任县政协主席张绍辉带队,与潘丽平一道赴苏浙考察,用真诚打动了一批又一批企业家。
2015年5月,时任县委书记汪柏坤与张绍辉等赴苏州市吴江区招商,同7名罗田籍客商签订高仿真化纤面料生产项目框架协议。同年7月,罗田经济开发区纺织产业园奠基,天丝纺织、盛兴纺织等6个回归项目集中开工,开启了产业复兴新篇章。
从“筑巢”到“引凤”,县政协招商专班化身“店小二”,全程跟进土地审批、政策兑现、融资担保等环节;开发区300亩场地平整、水电路“三通”提前完成。
2016年春季,首批6家企业全部竣工投产。此后,在县委、县政府及相关部门支持下,产业园“虹吸效应”日益凸显。2018年3月,二期项目开工,新引进8家企业,投资7亿元。2019年11月,三期标准化厂房开建,投资6.3亿元。
截至目前,开发区已集聚纺织服装企业25家(其中规上企业21家),占地1218亩,总投资27.73亿元,拥有织机4300余台(套),用工3000多人。2024年,规上纺织服装企业总产值达11.99亿元,税收1750万元,曾经沉寂的“蚕桑之乡”重焕生机。
唱好“协奏曲”:建言献策优化发展生态
“现在打开水龙头,水质清冽得很!”7月24日,潘丽平指着园区新安装的增压泵站感慨。针对园区曾面临的用水供需矛盾、水压不足、水质不高等问题,她连续多年提交提案,推动县政府改造供水管网、增设增压泵站,并在“引莲入城”工程中优先保障园区使用白莲河水库优质水源。
作为政协“提案大户”,潘丽平的履职清单始终紧扣园区要素保障、设施配套、营商环境等痛点。如2018年针对交通不便,她提交增设公交循环线路并延时运营的提案,促成产业园公交专线开通、城区公交延时运营,并增投20台公交车辆,有效解决了企业员工“出行难”问题。2019年提交《关于清理低效闲置土地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建议》,促成县政府开展清理整顿闲置土地、低效用地及“僵尸企业”行动,腾退土地1600余亩,为优质项目落地腾出了发展空间。
“曾经有苏州龙头企业带着13亿投资意向来谈,却因个别干部认识分歧错失良机。”潘丽平惋惜道。当初有观点认为纺织产业是“夕阳产业”,高能耗、高污染,如同“鸡肋”。政协委员的持续发声,不仅破解了“要不要发展”的认知困局,更推动着“怎么发展”的路径优化。
为廓清争议,2017年,时任县政协主席童伟民率队赴江苏苏州市吴江区考察。委员郭艳明在考察报告中提出“经济与环境可协调发展、纺织业可成支柱、污染可控、罗田纺织能重振雄风”等四点启示。报告受到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坚定了大力发展纺织产业的信心和决心。
《关于在县经济开发区建设工业社区的建议》《关于新建纺织产业园污水处理厂的建议》《关于推进纺织产业数智化建设的建议》等一大批带着温度的提案,正转化为纺织产业园发展的强劲动能。
共绘“同心圆”:聚势赋能引领产业升级
“这是我们在徐卫林院士团队指导下研发的锦丽丝提花面料,凉爽透气、垂感绝佳,最适合作为裙装面料!”方正明轻抚面料,眼里闪着光。作为武汉纺织大学党委书记、中国工程院院士徐卫林的合作伙伴,他不仅是企业创新的“领头羊”,更是行业转型的“牵线人”。
2023年11月,全国纺织行业“罗田·天丝杯”长丝织造职业技能竞赛在罗田举办;同年,罗田荣膺“中国长丝织造新兴产业基地”。
2024年10月,在县委组织部、统战部、工商联等部门支持下,罗田县纺织服装行业协会成立,方正明当选会长。协会通过共同研判市场、技术交流、集中采购原料、联合开拓市场及重大事项共商机制,目前已吸纳会员企业53家,覆盖全县90%以上的纺织服装企业。
“去年,公司投资100余万元引进工业机器人从事自动穿综工作,替代12名工人,生产效率提升15%,一年省下80万元人力成本!”盛兴纺织董事长许朝阳介绍说。
在政协委员的示范带动下,园区17家企业启动总投资7.4亿元的技术改造,计划2028年前完成。省级纺织服装产业技术研究院、3个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相继落地,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
据统计,自2015年以来,罗田县政协围绕纺织产业发展共组织协商活动5场,开展专题调研7次,提交提案36件,反映社情民意信息和微建议59条,推动解决各类问题30余个。
从传统织造到智慧纺织,从产业凋敝到集群崛起,罗田纺织产业园的蝶变之路,正是政协委员践行“三个作用”的生动诠释——他们既是产业振兴的“点火者”,更是高质量发展的“护航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