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协委员 >委员风采

巾帼不让须眉 致富不忘家乡——记竹山县政协委员张正菊

2014-09-21 11:17:36  
字体大小:【


    走近深河乡,只要一提到县政协委员张正菊,老百姓就会翘起大姆指:张正菊是个好心人,致富不忘家乡人。干部也连声称赞:张正菊是名副其实的农村致富带头人。

    藏在竹山南部偏僻大山深深折褶里的深河乡茅坝村原来实在是太穷了,“筲箕大个湾,簸箕大个天;种的薄壳地,粮食缺半年;养鸡为吃盐,养猪为过年”,这段顺口溜是这个地方的真实写照。张正菊就生长在这个地方,和乡亲们一样,张正菊也尝够了穷滋味。还没有念完小学就辍学在家放羊,能出力时就挑起了家里的重担,以在外卖工挣钱养家糊口,吃了上顿无下顿是她家常发生的事,还欠了一屁股的债。正是这样才使她决定出去闯一闯,1993年,29岁的张正菊和丈夫一起走上外出之路,来到山西省蒲县找了一家煤矿开始打工,他们挖过煤,拉过车,睡过荒野。丈夫为人诚实、正直,干活肯卖力,她又贤慧精明能干,因此,得到了煤矿老板的赏识,决定帮助她们自立门户。1995年,在这个煤矿老板的扶持下,张正菊夫妇也承包了一个煤矿。

    张正菊常说:“有吃的大家一起吃才香,有穿的大家一起穿才漂亮”。当老板了,总得为家乡干点什么。张正菊同丈夫商量决定带一批乡亲跟他们一起干,一起发家致富。他们承包煤矿后,陆续组织家乡的人在他们那里打工挣钱,现在手下170多名民工中,大部分是竹山县宝丰、城关、田家、文峰、柳林、深河等乡镇的群众。据民工介绍,他们手下干过的民工,现在都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全部都有存款,多者达三四十万元,少者也在万元以上。深河乡茅坝村民谢耀龙原来家里穷得叮铛响,一家6口人居住在两间破土墙房里,刮大风和下暴雨时,全家人都担惊受怕,生怕房子被风刮倒或被水浸塌。1998年,张正菊回家乡,看到谢耀龙的家庭状况,决定带这位精干的小伙子和他们一起干。很快,谢耀龙就受到重用,现在年收入在5万元以上,家里不仅盖起了两层楼小洋楼,还有存款30多万元。

    弱势群体是张正菊关心的重要对象。在煤矿上,她要求工头和其他人都要关心照顾这类人。这些人不会理财,她就给他们每人建一个账户,每结一次账就由她亲自把他们的钱存在账上,谁家里有困难要用钱,再由她帮助取出来开支。原来跟张正菊居住一个组的郭顺东是个缺智力的人,张正菊致富后,每年回来都拿出千把元钱扶持他搞农业生产,可是一连几年都没有变化。看到这种情况,2002年,张正菊把郭顺东带到山西,几年下来,郭顺东家盖起三间新砖瓦房,还存款1万多元,

    民工的生活是她时时都挂在心头的事。竹山县文峰乡的毛绪武,在她手下干活多年,原来家里穷,一直没有找到对象,现在富裕了,但年龄又大了。张正菊一直把毛绪武的亲事放在心上,多次请人给他相对象。2004年春,经人撮合,王绪武找到了对象,张正菊当即拿出一万元现金让他们办婚事,并跑前跑后,亲自为他们操办。在矿上,民工生病,她都私人出钱为他们治疗,她先后出资达10多万元,为10多个民工治好了病。

    张正菊不仅带动在他们手下打工的民工致富,也积极帮助家乡的贫困农户脱贫致富。1998年开始,张正菊夫妇先后帮助深河70多户农户发展生产,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茅坝村四组村民朱世清,是个能干的人,但家里负担重,无资金投入生产。张正菊得知后,扶持他生产所需物资,每年寄给朱世清2000多元。朱世清用这些资金来搞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养殖,现在成了村里闻名的富裕户。朱世清遇人便说:这是张正菊把我扶起来的,我永远忘不了她。张正菊对家乡的6个特困户、五保户进行了不同的扶持,还救助过多名失学儿童读书,至今,还有3名孩子在她家里和她的孩子一起念书。70多岁的孤寡老人陈世秀逢人就夸:“秋菊子这样的娃真好,每次回来都来看我,给我送钱,给我买药,还帮我拾柴禾”。

    在外挣了钱,总想带动家乡发展。2007年,张正菊夫妇商量,决定在家乡办一个郧巴黄牛繁育场。在县委县政府和县畜牧局的大力支持下,深河乡郧巴黄牛繁育场于2008年1月正式开业了,现有员工15人,郧巴黄牛存栏70头,

    自1998年以来,张正菊累计扶持物资达70多万元,带动250多名群众走上了小康之路;2000年以来,捐献10多万元用于村级修路、引水等公益事业建设。

    “张正菊,好闺女,年纪轻轻思想好,把我们拉上幸福道,村民跟她去打工,一叠叠钞票拿回家……”。勤劳质朴的村民们用打油诗传唱张正菊的事迹。

                                             (竹山县政协陈涛 张宜平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