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rror:#assign categoryAttribute = getCatego... 鹤峰县政协办公室副主任陈永国的“住村日记” - 精准扶贫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湖北省委员会
首页 >精准扶贫

鹤峰县政协办公室副主任陈永国的“住村日记”

2019-02-15 16:44:33  
字体大小:【

鹤峰县中营镇棕园村是该县政协帮扶多年的重点贫困村。昔日偏僻贫穷落后的山村现在已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该县政协办公室副主任陈永国自2015年担任棕园村第一书记至今。在此期间他写下了许多感人的住村日记。现摘录一篇。

 

吃过晚饭,天色还早。接连几天的紧张工作,让我感觉很有些疲惫。我决定独自出去走走,趁此好好放松一下。


我沿着新修的水泥路缓步而上。走到一高处,我登高而望。棕园的山山水水尽收眼底,蜿蜒的水泥路如一条白色的巨龙缠绕在大山腰间,夕阳照耀下的大山更是一片翠绿。回想三年前我刚到棕园村的情形,禁不住喃喃自语:“变化太大了,变化太大了。”没有党的扶贫政策,没有县政协这几年的倾情帮扶,没有政府这几年的大量投入,偏僻闭塞的棕园怎么会有如此之大的变化!


我继续沿公路缓步前行。思绪随着脚步一路路打开。我突然感觉眼角有些湿润,一颗泪珠从眼角滚落。我今天是怎么啦?是啊,一晃来棕园3年多了,1000多个日日夜夜,不管曾经历多少的酸甜苦辣,我对脚下的土地已经有了深厚的感情,对这里的山山水水已经有了深厚的感情,对这里的群众已经有了深厚的感情。


路通了,电通了,水通了,老百姓的生活发生了变化。但如何让这里的老百姓富起来?作为这里的第一书记,我感到肩上的担子格外沉重,有时甚至感觉压得我喘不过气来。我一直在思索,一直在摸索。我为此烦恼过,苦闷过,甚至为此夜不能寐。


我自幼生在农村,在基层干过二十多年,对农村熟,对农民熟,亲历过许多的扶贫模式,也带领群众搞过一些项目,种烟、种菜、栽种水果、药材,办场,最终效果好的都不多,大多数群众只是解决了温饱问题。多年的历练,让我变成一个很实际的人,不喜欢好高骛远,更想踏踏实实做事。要真正带领大多数群众走上致富之路,没有那么简单。说实话,保守也好,胆子小也好,我不愿让棕园村的群众冒险,不愿让他们交“学费”。群众交不起这个“学费”啊!那么我这个第一书记,怎么带领大多数群众致富呢?有时我对自己的能力产生了怀疑,一度想要辞职,把位子让给更有能力的人。体弱多病的母亲84岁了,也需要我照顾。当第一书记几年来,回家少了,对母亲的照顾更少了。


组织的信任、群众的信任,又让我决定继续留下来。


我常问自己,棕园的劣势是什么?偏远闭塞,山大人稀,老百姓的文化素质低,观念陈旧。


棕园的优势是什么?山林土地资源丰富,老百姓纯朴善良。


如何发挥棕园的优势引导群众致富?离开棕园的实际,离开每一个家庭的实际,都一定不会有好的效果。致富的路千条万条,实事求是、因户施策才是最好的办法。


棕园134户、432人,劳动力252人,外出务工150人,我把家家户户盘了一个底。根据各家的实际,一一想出相对好的路子。我把我的想法和他们交流,供他们参考。对于外出打工走出路子的人,结合每家的实际,我反复权衡,对于老人孩子能得到很好照顾的,我鼓励他们继续外出打工。我相信外面的世界更精彩,外面的道路更广阔。有更好的路子,就要走出去。既然已经走出了路子,继续外出打工依然是最好的选择。贫困户王本善两夫妇在县城华荣半岛帮女儿打理餐馆,我去过几次,虽说很辛苦,起早贪黑,怎么算一个月也有万把元的收入。在家累死累活,也不会有这么高的收入。贫困户周立军是我的联系户,一家4口常年在外打工,在外面已闯出了路子,收入也不错。为了让他一家安心在外打工,我特意安排尖刀班租住他的房子,为他照看房子,也为他一家增加一点收入。


对于留守在家的,我的想法是首先要利用好棕园山林土地资源丰富的优势,走靠山吃山之路。棕园的箬叶资源丰富,一定要先把能搞手的钱搞到手。我常给村民算账,只要人勤快,一年打箬叶搞个两万块钱是没得问题的。我常常催促村民上山打箬叶。老天赐给你这么好的资源,这样的钱都搞不到手,还谈什么致富。有了这笔相对稳定的收入,一家老小吃穿就基本不愁了。


督促村民上山打箬叶,我担心最多的是安全问题。不管碰到谁,我总是千叮嘱万叮嘱,一定要注意安全。我请教经验丰富的村民,将他们的经验进行归纳总结:一看地形险不险,有无危险在眼前;二用根子戳一戳,有无毒蛇丛中窝;三把脚下跺三跺,看看是否会滑坡;不把安全牢记心,一年辛苦甩大河。


棕园村人少田多,加上外出打工的,在家的多种点苞谷、红苕,一家喂三、五头猪是没得问题的。再加上林木花草多,蜜源不愁,适合养蜂。我的想法是一家至少喂三头猪,十几只鸡,养两桶蜂。搞得好,把劳力不上算,也能赚个两万块钱,最低保证一家人一年到头有肉有油吃。


打箬叶、喂猪、喂鸡、养蜂,成本低,风险小,搞得好,一家能有个四万元的收入。吃穿不愁是没有问题了。这个目标不实现,我是不罢休的。今年初,我到贫困户刘志和家查看猪圈,发现栏中只有一头猪,问及原因,说是买不到猪仔。我不客气地对他说:“你把钱准备好,我三天内把猪仔给你送到家。”


有的贫困户想办场,搞大规模养殖。我的内心是矛盾的。贫困户能有这个愿望,我打心眼里高兴啊。但资金问题、安全问题、市场销路问题都不能不考虑。市场经济不相信眼泪。贫困户王本树办起了养猪场,喂养母猪10头,仔猪30头。这两口子我是了解的,朴实善良,没什么歪心思,特别勤劳,好打交道,我从内心里喜欢他们一家子,可惜没多少文化。他们办起了养猪场,我既高兴,又担心。我三、五天总要到场里转一转,给他们叮嘱这、叮嘱那。隔一、两个月,请专门的技术员来场里看一看,给他们做些技术指导,保证不出安全问题。我随时注意行情,找销路,希望栏里的猪能变成钱。想为他们多争取一些政策支持,我跑前跑后为他们申办了养猪专业合作社,争取政府贴息贷款10万元。我希望这个场越办越好,越办越大,希望他们能成为村里的致富能人和致富带头人。


从长远看,棕园村大多数群众富起来,还得靠山。我的想法是一家至少要有2亩经济林、2亩药材、2亩有机茶。把山的优势发挥到极致,把棕园大山变成真正的金山银山。


我常想,让贫困户既有“志”,又有“智”,致富就有希望了。我白天四处查看工程,协调处理各类事务。晚上就和老百姓谈心,听听他们的真心话。我常对他们说,不要只看到眼前的困难。饭,要一口一口的吃,路,要一步一步的走,钱,要一分一分的挣。棕园是个好地方,有丰富的资源,再加上现在有这样好的政策,只要人勤快,就一定能富起来。


我一致坚信科技的力量。让老百姓多掌握一些致富的本领总是有好处的。几年来,我总是想方设法请各方面的专家来棕园多搞些培训,开展了养猪、养鸡、养蜂、药材种植、茶叶培植等多轮次的培训,让专家现场手把手地教。我自己也认真地学,挤时间多看一些科技书籍,对村民的指导更方便一些。


天不知不觉完全黑了下来,黑夜中的大山,灯光点点,显得是那样的静美。一阵微风吹来,公路两边的林子呼呼作响。我仿佛听见有许多人在呼唤我,仿佛看见很多双期盼的眼睛在看着我。三年多的朝夕相伴,这里的群众舍不得我,我也舍不得这里的群众啊。在我的心里,他们早已是我的亲人了!


扶贫路上,初心不改。棕园的未来,一定更美好。


一路想来,思绪万千。我回到住地,一看时间已是晚上十点了。心里想着好好睡一觉,明天还有好多工作等着我呢。

 

(鹤峰县政协  谭闯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