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政协委员 >委员风采

不吃“皇粮”闯商海  不当老板当“农人”

2017-12-26 17:30:41  
字体大小:【

  

    他本来大学毕业后就职家乡中学的一位英语教师,可以端着“铁饭碗”“吃皇粮”,过着衣食无忧的安逸日子,不甘寂寞的他却在九个月后,毅然辞职到商海里摸爬滚打,先后开过舞厅、办过印刷厂、汽配销售,干过土地整理、交通市政工程,做过文创产业……成了远近有名的“大老板”。然而,功成名就的朱文江从来就没有放松过对家乡的关注,这种关注让他有一种无法言说、挥之不去的惆怅与失落。为了让山沟沟里的穷乡亲早日脱贫致富,他转行务农,从事生态农业开发,一干就是4、5年,成为9个村、万名群众的离不开的“领路人”……


    他就是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政协委员、十堰胭脂谷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董事长朱文江,一个让山沟沟9个贫困村蝶变为国家级农村生态产业示范基地的“憨委员”。


    不吃“皇粮”闯商海


    “放下好好的教师不干,那可是‘铁饭碗’呀!冒着风险去单干,你是真憨、还是装憨呀!好多‘下海’的都呛死了,不是教训吗?十年寒窗读书不就是为了将来能过上安稳的日子吗?”在家人看来能吃上“皇粮”不是个简单的事,是靠勤奋加努力收获的幸福果实,朱文江刚提出辞职单干的想法,就遭到家人强烈的反对。


    1994年,正当朱文江经营的舞厅顺风顺水之时,一个对他而言为噩耗的消息传来,随着发包单位房屋的收回,舞厅也随之解散关门,一度从“创业先锋”沦为“流浪汉”的落差让他不敢想象。他漫无目的地转悠,几天后,一个毫不起眼的小商铺吸引了他,那时十堰私家车寥寥无几,客运行业正旺,“生在汽车城,干配件岂不是个好路子?”。


    于是,朱文江在经过紧张有序的筹备后,1996年元旦刚过,“天工配件销售公司”正式对外营业,由于实施批发、零售兼营的营销策略,使得业务异常的火爆,一度吃住在公司,正当公司经营形势如火如荼时,因火车站改造之需,公司租赁的门面也在拆迁之列,朱文江只好将配件当做废铁进行打包处理。


    对于每每创业的中途夭折,很多人都表示不理解,“放下那么好、那么安逸的一份工作不干,为什么辞职?”在大家眼里他就是个“憨子”,但朱文江从从未气馁和放弃过,并且坚信自己的创业选择没错,赋有经营头脑的他再次从广告工程、交通市政、土地治理、河道治理等实业做起,在获得了人生丰厚的第一桶金后,他无偿拿出1000万元投资到家乡“郧阳府项目”的策划、规划,朋友们都送他“创业不倒翁”的称号,然而在朱文江心中,他始终放不下自己执着的梦想......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得深沉。”汉江河畔赤子朱文江亲眼目睹了秀丽的郧山汉水由于产业结构单一,尤其是农业基础薄弱,在农村,成千上万的青壮年为了谋求生计,千里迢迢外出打工的辛酸与无奈,留守家中的孤老遗少情感缺失与亲情断裂。朱文江心里总不是滋味,由此萌发出一种强烈的责任:一定要为家乡人民找到一条长久脱贫致富奔的路子。


    不当老板当“农人”


    “外面的工程做得好好的,你为啥偏偏要到大山里面去搞农业?”“穷山恶水的山沟沟能搞出个啥名堂呢?”走南闯北做生意、做工程身家两、三千万的朱文江,刚一提出回乡做农业产业的想法,再次遭到家人的强烈反对。


    “我是一位政协委员,不能只顾个人挣钱;如果能让穷山沟改变模样,也是一份社会责任;只要能带领老百姓富起来,也是人生的价值的体现!”朱文江态度坚决。2013年,朱文江下决心回到了郧阳老家,和乡亲们一道发展农业产业,带领乡亲们一起奔小康。

    可是,发展农业如何定位呢?机遇总是垂青有准备的头脑。2013年,朱文江无意间听说老家一种古老而珍贵的物种——郧阳胭脂米濒临灭绝。胭脂米只能在冷浸田中种植,并且不打农药,不施化肥,抗病虫害、自生能力强。富含人体所需的十余种微量元素,具有延缓衰老、降血压、降血脂等功效。全部由山体渗漏汇聚而成的山泉灌溉,水中丰富的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为粳稻的优良基因提供了全面保障。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郧阳汉江以南均有种植,因产量低,逐渐被杂交稻所替代,直至面临灭绝。


    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的长远大计。朱文江心海泛起阵阵涟漪:若致力于胭脂米产品的保护与开发,再配合当地新农村示范点建设,发展生态农业,既美化了环境,又保护了珍贵物种造福了一方百姓,不啻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事业!


    朱文江梦想成真——2013年8月,他的十堰胭脂谷生态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成立,把鲍峡镇东河流域片区所辖的9个村全部纳入胭脂谷生态农业观光示范区进行建设。他要将东河的生态恢复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将东河打造成秦巴山区的最美乡村、城市居民的休闲胜地,他要打造中国新农村建设山区示范模式。公司下辖胭脂米种植基地、胭脂茶培育基地、胭脂茶庄农家乐接待中心三个实体和胭脂谷生态旅游开发中心一个部门。公司流转土地500亩、山场2000亩。


    胭脂米因米呈紫红色而得名,仅限于在1000多海拔的冷浸田中种植生长,产量也很低 。为此,朱文江从抢救开发郧阳胭脂米起步。为了攻克胭脂米难以种植的难题,他请来了技术专家,没日没夜的在田间地头反复试种。经过不懈的努力,他发现只有通过源生物种、野生环境、营养养生的“三生”种植理念,胭脂米才能实现增产量产。通过精心探索,公司和当地农民种植的胭脂米的产量得到较大提高。


    朱文江同时对租赁承包、荒芜废弃的500亩野茶园进行升级改造,启动实施人工松土、施农家肥(鸡粪)增效、打中草药治病、用太阳能灯治虫等综合生态改造工程,注册了胭脂茶商标,兴修了通往茶场的桥梁、公路,改扩建2000平方米的茶场厂房,购置了炒茶设备。


    朱文江随之配套建设了可同时接待游客200余人的胭脂茶庄农家乐接待中心,用于开展茶叶采摘、手工制作、茶艺表演、品茶鉴茶等活动。以胭脂茶庄为基地,开发了沧浪山登高观日、鸡公寨天坑探险、马龙河峡谷漂流等项目。同时在东河放养鱼苗,以恢复生态。开发了高山干蔬菜、野生农特产品等,让到前来游玩的客人在运动中吸吮森林天然氧吧,享受大自然的美景,将胭脂谷变为十堰城郊游、乡村游的首选。


    为了将十堰游客和珍稀“郧阳胭脂米”、胭脂茶叶、高山野菜推向省内外,朱文江引入发展新理念、管理新模式,先后投入近500万元,聘请专业团队策划,对产品实施深度开发、包装创意设计、市场地位、宣传品制作、推广渠道建立、媒体合作、互联网应用等,全方位多维度展示“胭脂谷”系列旅游产品的市场形象。


    功夫不负有心人,朱文江为了家乡的新农村建设付出所有,家乡回报他的是青山绿水原生态,农民致富笑颜开。朱文江带领鲍峡农民已建成胭脂谷种养殖基地4000亩,四年来,公司完成“郧阳胭脂米”稻谷入库13万斤,参加郧阳胭脂米种植的合作社社员260余人,人年均增收4500多元;参加胭脂谷花海茶园生产的20余名社员,人均年增收近11000元。带动516户1700多贫困村民脱贫,辐射带动万余村民致富。农民耕地亩增收1500元以上,年带动农民增收720万元;长期劳务用工110人,人均年收入达1.2万元,短期劳务用工1300人,人均收入达5000多元。“随着品牌的开发、质量的提升、多个项目配套落地和人流量的增加,辐射带动万余村民从事生态种植、生态养殖和农家乐发展、农副产品销售致富,人均增收6000多元。”鲍峡镇政府的负责同志介绍说。


    目前,朱文江的胭脂谷茶庄园接待中心、马龙河大佛山景区、沧浪山景区、鸡公寨云头崖景区、枧池大墩子农业观光园五大景区雏形初现;成功组织了探险、登山、骑行等赛事活动及采茶节、芍药花节、薰衣草节、月季花节等农业文创活动,年接待游客10万人次;胭脂谷被湖北省农业厅、省旅游局评为“2015、2016年度省级休闲农业示范点”,被国家旅游局纳入首批全国乡村旅游“千千万万”品牌工程,获得“中国乡村旅游金牌农家乐”称号。


    郧阳胭脂米连续蝉联第十二、十三届中国武汉博览会“金奖农产品”,并且获得第二十四届中国食品博览会组委会金奖;朱文江先后获得国家农业部 “全国100名农民创新创业优秀带头人”称号、湖北省委、省政府“湖北省青年农场主创业大赛三等奖”、十堰市年度经济人物和郧阳区“优秀政协委员”等十多个奖项。


    朱文江的胭脂谷,已经成为一个生态、观光、旅游、美食、休闲的世外桃源。如今,到胭脂股休闲度假的人络绎不绝。漫步山间小径,感受最纯净的氧气滋润;置身薰衣草庄园,品味着浪漫与温馨;参观有机农场,探寻自然农法的奥妙。胭脂谷,土壤、建筑、动物、植物浑然一体,和谐共生,自然形成了一个有机生态圈,最美丽的生态旅游观光胜地。成为东河片区9个村、1200多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寄托与希望所在。


    初尝生态农业成功滋味的朱文江热血沸腾,也并不满足。他表示,将在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进一步支持下,继续整合资源,放开手脚,打造郧阳区新农村建设示范区,建设具有山区特色的农村生态产业国家级示范基地。


    我们即将看到,这一天伴随着汹涌澎湃的春潮,载满辉煌而来!


    (十堰市郧阳区政协  陈新才  王贤文  供稿)